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上海近代石印书业滥觞于清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麦都思墨海书馆,正式开端于光绪四年(1878年)点石斋成立,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废科举后走向下坡路,于1956年“公私合营”中终结。其发展贯穿晚清、民国、共和国三个时代,而内在逻辑联系就是上海石印书业的近代特性:综合性、私营性、盈利性。铅印技术与石印技术基本同时进入我国,在二者的百年竞争中,虽有时风好恶,读者趣味,资金投入等问题的影响,但是在根本上还是技术的因素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在印刷速度方面,晚清阶段,铅印机与石印机大体类似,民国时期,铅印机的速度才将石印机甩开。在照相技术应用之前,石印制版只有反书法和转写法,不如铅印便捷。而在引进照相石印技术之后,石印制版效率大幅提高,超过了铅印。二十世纪初,铅印制版引进了先进铸字机、以纸型为代表的复制版技术,增加了大量的中文字模,使得制版效率迎头赶上了石印,并一直保持优势。上海近代石印书业的产业生态是由众多中小石印书局构成的,其组成的上海书业公所是以石印书业为主的旧书业的行会组织,起到了规范竞争、处理纠纷、同业互利的良好作用。书业公所成员组成的书业商团则是上海各业中的第一家商团组织。民国时期,上海石印书业也爆发过多次工潮,在书业公所的协调下,大多和平解决。上海近代石印书业的内容十分广泛,其中有西学著作、经史古籍、医卜星相、历代小说、名人手札,亦有不少宝卷、弹词、曲本等民间艺术的文本。可以说,近代上海,石印书籍为社会各个阶层所阅读。在中国近代的社会转型大潮中,既有像上海铅印书业那样“狂飙突进”式的变革——获得强大的资金支援,社会智识阶层广泛参与,不断进行技术与经营方面的革新,所以一直占据时代鳌头,亦有如上海石印书业一般“身不由己”式的学步——曾经领袖于一时,在时代变迁之后行业利润率下降,但却无法获得社会优势资源青睐的行业,所以只能小修小补。废科举后,上海石印书局投入有限,虽然也在进行着变革,但大都是被时代潮流推动所不得不变。无论采用蒸汽或电力能源,建立行会组织,外埠或海外销售,拓展书籍类型,合伙制变成股份制,都是这种有限投入下的艰难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