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线协作通信系统预编码与有限反馈技术研究

来源 :上海交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q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代无线移动通信系统呈现出两个显著特点,一是宽带高速率,二是移动互联。这两个特点对无线通信技术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如区域干扰抑制,移动中的数据可靠传输,分布式/集中式信号处理等。协作通信技术是应对上述挑战的有效技术之一。研究表明,协作通信技术是提高频谱利用率,提高小区边界用户数据速率和提高网络整体数据速率的关键技术之一。协作通信系统中一般采用多输入多输出(Multiple Input Multiple Output, MIMO)传输,根据信道状态信息(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CSI),发射机可以采用优化预编码等信号处理技术,进一步提高系统的性能。但是在实际系统中,系统只能获得非理想的信道状态信息。在频分复用(Frequency-Division Duplex,FDD)系统中,通常是由接收端把量化后的信道状态信息或相应的预编码向量反馈给发射端,由于量化比特数是有限的,势必会引入量化误差。因此,深入研究预编码和反馈技术,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这也是目前学术界和产业界所关注的热点之一。目前常用的协作通信技术主要分为两类,中继协作通信技术和多点协作通信技术(Cooperative of Multi Point, CoMP)。本文在此基础上,主要研究以下三种技术:双向中继系统预编码技术、基于有限反馈的多用户双向中继系统预编码技术和多点协作通信系统反馈技术。在对双向中继系统预编码设计的研究中,本文以最小均方误差(Minimum Mean Squared Error, MMSE)为准则,联合设计了源端非线性预编码、中继端线性预编码和接收端均衡矩阵。与传统的源端采用线性预编码的设计方案相比,源端采用非线性预编码能更好的消除用户多流数据之间的干扰,进而得到更好的比特误码率(Bit Error Rate,BER)性能。本文将复杂的非凸优化问题,分解为三个较为简单的子问题,通过迭代算法来联合优化源端和中继的预编码。仿真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源端采用非线性预编码的设计方案比源端采用线性预编码的设计方案有更好的比特误码率性能。在基于有限反馈的多用户双向中继预编码设计的研究中,本文考虑中继仅能获得前向信道的量化信道方向信息(Channel DirectionInformation,CDI),以最小均方误差为准则,研究了中继端的预编码设计,并充分考虑了CDI量化误差的影响,通过最小化给定量化CDI信息下的用户总MSE来实现鲁棒性设计。仿真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鲁棒性方案可以比不考虑CDI量化误差的方案取得更好的比特误码率性能。在对多点协作通信系统反馈技术的研究中,本文主要研究了在联合传输(Joint Transmission,JT)模式下增加聚合CQI (Aggregate CQI)信息反馈和基站之间相位(co-phase)信息反馈对整个通信系统的性能和边界用户性能的影响。系统级仿真结果表明,额外反馈聚合CQI信息能使边界用户获得27.27%的吞吐量增益,而额外反馈基站之间相位信息则能使边界用户获得24.73%的吞吐量增益。协作通信可以有不同的方式,本文仅研究了中继协作通信和多点协作通信联合传输时的一些预编码和有限反馈技术。对于多点协作通信协作调度,协作波束成型等方式下的预编码与有限反馈设计还是有待研究的问题。
其他文献
该文主要工作有两部分:第一部分针对第二代移动通信系统,第二部分则面向未来全球个人通信.在第一部分中,首先以GSM系统为例,分析了第二代移动系统所采用的移动性管理技术及其
该课题的硬件工作平台是Pentium系列个人计算机,软件平台为windows 9x操作系统,硬件电路板插卡基于ISA总线设计,应用软件的开发语言采用Visual C++语言.该文提出了一种双通道
随着云计算技术的不断成熟,数据中心也随之发展。现在的数据中心已经不仅是一个简单的服务器统一托管、维护的场所,它已经演变成一个集大数据量运算和存储为一体的高性能计算机
该文的主要工作是对将H.320系统2Mbit/s高速码流的采集,通过对可编程逻辑电路EPLD的设计,完成了H.320网络接口电路,并实现了对整个硬件的时序、逻辑控制.二、由于硬件平台是
信息时代,科学技术突飞猛进.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发展已经渗入到中国生产的方方面面中.传统的监控系统也不断更新,采用各种新技术.在该文中,研究人讨论了一种基于TCP/IP协议的
随着航天技术的发展,人类探索太空的步伐逐渐加快,越来越多的空间科学研究得以深入。但由于太空实验的微重力环境会引发诸多问题,需要一些密闭的实验设备来完成。而且很多实
基于ATM和B-ISDN用统一的体制实现了话音、数据和视频等不同业务综合传输和交换,是通信网发展的方向.为了保护网络的良好运行状态,就必须实现网络管理,从而使得网络具有最高
本论文研究一种新的基于混合Ⅱ型ARQ差错控制方式的自适应变速流星余迹通信协议,以用于流星通信子网中,主站和从站之间进行双向通信(单向数据传输)。首先,作者提出了这种新的协议
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与第二代系统相比,具有更大的容量、更优的通信质量、可变的传输速率以及更高的频谱利用率.这些特点使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能够提供从低速率的语音业务到高
该文选题来自国爱自然科学基金任务.随着移动通信的快速发展,许多安全部门、紧急救援组织以及广大用户处于安全和方便的考虑,都希望移动通信系统能够提供用户位置信息的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