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明代初期,院体画较为繁盛并与文人画形成对峙局面。但是明中期以后院体画转而呈衰弱的态势,取而代之的是以吴门画派为中心的文人画。明代是中国封建社会发生急剧变革的时期,明代的人物长卷画重新焕发出它的内在创造力,从而表现出一种逐步走向复苏的趋势。本文研究内容分为五章。第一章为明代人物长卷画产生的背景及流变。第二章为明代仕女长卷画的主要画家”,梳理了杜堇、郭诩、吴伟、张路、张灵、唐寅、仇英、尤求、陈洪绶这九位明代最具代表的长卷仕女画家。第三章为“明代仕女长卷画的艺术特色”。通过长卷的构图形式、仕女的形象特征、覆彩用色、场景四个部分阐述长卷画的艺术特色。其后又深入至画面的结构、空间、视角、仕女的发型、面容、服饰、工笔重彩、白描淡彩、空间组织、虚实对比等方面去赏析其艺术表现。第四章为“影响明代仕女长卷绘画艺术表现的因素”。本章从三个方面去加以解释,其一是世俗流变与审美观念的影响,包括仕女的形象由贵族到平民身份的转变、明代文人处境与审美趣味以及苏州片中反应出的对仕女长卷画的市场需求的影响;其二是“政治经济发展的影响”;其三是思想文化的影响。包括朱熹理学与王守仁心学的影响,还有明代绘画理论和美学思想的影响。第五章为“明代人物长卷仕女画的价值与影响”。本文笔者不仅对明代人物长卷画产生的背景与流变、主要画家、长卷画的艺术特色、影响因素等进行了较为系统的探索,而且从社会风气、思想、文化、审美观念的视角去探讨明代人物长卷画的艺术表现和内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