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1992年美国的经常项目从上一年的基本平衡状态变为逆差以来,逆差的绝对数额及其占名义GDP的比例节节攀升。2005年,美国经常项目逆差占其名义GDP的比例已达6.4%。美国经常项目严重的不平衡现象,引起了经济学家们浓厚的学术兴趣。目前,学术界的主流观点认为当今美国经常项目的巨额逆差是不可维持的,恢复平衡是大势所趋。那么,美国经常项目恢复平衡与美元汇率调整的具体过程又将会是怎样的呢?在这个问题上,经济学家们还并未达成共识。
本文的研究主要围绕美国经常项目的不平衡、重新平衡以及美元汇率的调整过程展开。我们的研究是对长期以来有关经常项目与汇率关系方面理论研究的一个延续和补充;同时,考虑到美国经济在整个世界经济中的核心地位和中美经济关系的曰益紧密,对这一问题进行研究无疑也具有相当大的现实意义。
在绪论部分中,我们介绍了本文在选题方面的一些考虑,对以往的有关文献进行了综述,并指出了本文的研究思路、创新以及不足之处。
之后,我们对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以来美国经常项目的状况进行了回顾,并从国内投资储蓄的不平衡、货物和服务国际贸易的不平衡以及国际资本流动的不平衡这三个基本视角出发分析不同阶段美国经常项目逆差产生的原因,从而为整个研究提供基本的背景。同时,我们通过对美国经常项目与美元汇率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发现两者之间存在一定的负向相关关系。理论方面,我们引入了两个理论模型,建立分析框架。其中,资产组合平衡模型将经常项目逆差视作对外净债务增量的主要组成部分,然后从资产市场的供求平衡入手,推导出对外净债务和汇率的稳态及调整的鞍点路径。根据资产组合平衡模型,我们认为,如果不发生进一步的冲击,美国经常项目与美元的调整将沿着鞍点路径进行下去:美元将会在较长的一段时间内,缓慢而持续地贬值,美国的经常项目则会逐步走向平衡。然而,经济环境通常并非一成不变,各种冲击往往出乎人们意料地突然发生。其中的一些冲击,将对经常项目与汇率的状态和调整过程产生重大的影响,我们对现实中可能发生的以及经常为理论界所讨论的一些场景进行了进一步的分析。
与资产组合平衡模型不同,产品市场均衡模型试图从产品市场供求平衡的角度分析经常项目与实际汇率的关系。根据产品市场均衡模型,除了美元汇率之外,还有很多其他的外生因素都可能触发美国经常项目的重新平衡。假设美国宏观经济政策的目标是维持充分就业和物价稳定,如果美国经常项目由逆差状态转变为平衡状态,贸易品相对于非贸易品的价格将会上涨,而美元汇率将会下降。
实证方面,我们根据历史数据对美国经常项目与美元汇率进行了协整与因果分析。结果显示,美国经常项目与美元实际汇率之间,在整个样本区间上存在较为稳定的负向相关关系,而在部分子样本内不同程度地、单向或者双向地存在Granger意义上的因果关系。然后,我们对产品市场均衡模型中的各参数进行了校准并基于校准模型进行了多个场景的模拟。模拟结果显示,基准场景中美元实际汇率的下降幅度约为40.7%。敏感性分析则表明,美元汇率的贬值幅度对贸易品与非贸易品的消费替代弹性、美国生产的贸易品与外国生产的贸易品的消费替代弹性取值较为敏感,而对美国(外国)非贸易品与贸易品实际产出的相对规模敏感度较低。此外我们还发现,经常项目调整的幅度和美国利率水平的变化将会给美元汇率的调整幅度造成近似线性的影响,而美国实际产出的相对增长对美元汇率调整幅度的影响则并不确定。根据我们所做的模拟,从数量上说,随着调整时间的延长,使汇率调整幅度增大的因素所发挥的作用,相对于使调整幅度减小的因素要弱很多。
在结语部分,我们首先对资产组合平衡模型和产品市场均衡模型进行了评述。基于全文的研究,我们对美国经常项目与美元汇率调整的可能路径进行了预测,其中的渐进调整路径是我们所认为的理想路径。对中国经常项目的不平衡与人民币汇率的可能调整进行的简单讨论表明,中国过高的经常项目顺差存在调整的必要,从而具有恢复平衡的趋势,而人民币的实际汇率则有上升的趋势。然而我们认为,为了使中美经常项目恢复平衡,除了人民币相对美元的升值之外,中美双方都需要做出更多结构性的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