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城乡二元的经济社会结构体制,造成了我国城乡差距过大、农村经济落后的局面。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把城乡统筹发展放在“五统筹”之首,就是希望用城乡统筹的办法解决城市和农村之间的巨大差距。城乡统筹发展,必然要促使二元结构制度向一元制度转换,土地制度是其中之一。我国现有农地制度曾发挥过巨大作用,但已越来越明显的制约着农村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农户过小的土地规模,严重阻碍了农村生产力的提高。因此,必须对此进行适当的调整,突破土地规模狭小的瓶颈。实行农地适度规模经营,是推动我国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可行方法。但我们应清醒地看到,我国推行农村农地适度规模经营仍面临不少阻力:资源结构障碍、利益障碍、体制障碍。要想克服这些障碍就势必进行土地流转,土地流转后又有两个问题必须解决:一是土地流转后产生的大量剩余劳动力如何安置,二是离开了土地农民的生活如何得以保障,即社会保障问题。2003年以来,成都市在推进城乡一体化的实践中积累了不少经验,其中在农地适度规模经营也进行了探索并取得了一定成绩。2007年6月,成都和重庆获准设立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便是国家对近年来成都统筹城乡发展工作的充分肯定。通过对成都部分区县的农地适度规模经营情况的介绍及分析探讨,可以得出农地适度规模经营不能孤立的进行,只有放在城乡统筹的大背景下,农地适度规模经营才能顺利进行,城乡统筹也只有在农地适度规模经营的基础上才能顺利展开,二者相互促进、相互依存。成都市在城乡统筹背景下进行的农地适度规模经营实践,为大都市圈地区进行农地适度规模经营及破解城乡二元经济结构提供了可行的路径。在进行农地适度规模经营过程中,政府应准确定位做好其引导、服务和监督工作;企业应积极地参与进来,改变传统的农业经营模式;而农民转变观念,减少对土地的依赖,做个新型农民。最重要的是培养各民间实践主体的自生能力,并为它们的实践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