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血压病是心脑血管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全球大约有10亿高血压病患者,而《中国心血管报告2006》显示国内大约有2亿高血压病患者,每年新增1000万人以上。鉴于目前高血压发病率高、知晓率低等特点,尤其合并并发症后生活质量严重下降,降压西药的运用使高血压病的病程、病机发生了很大变化,但是终生服用降压药物也带来了生活上的诸多不便。如何使患者缓解症状,改善生存质量,保护靶器官不受损坏,提高患者远期生存率,降低并发症的出现越来越成为每一位医生面临的关键问题。目的:观察高血压病的中医证型分布及临床表现特点,总结姚魁武教授治疗高血压病的临床经验,探讨中医药治疗高血压病的临床疗效,为临床上应用中医药辨证治疗高血压病提供一定的参考。方法:收集2012年1月至2013年3月期间就诊于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的患者,经临床明确诊断为高血压病,共78例。治疗方案包括西医基础治疗及中医辨证治疗配合中成药治疗。治疗疗程满3个月。观察分析高血压病中医证型分布情况。对比通过治疗前后患者的临床症状的变化情况。应用SPSS17.0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共录入病例78例,总诊次154次。包括合并西医疾病7种,为高血脂(病例数40人)、高尿酸血症(病例数46人)、高血糖(病例数18人)、心律失常(病例数15人)、冠心病(病例数21人)、慢性肾炎(病例数7人)、脑血栓后遗症(病例数7人)。各证型药物应用情况:从数据资料的整理、挖掘中发现,在高血压病所有证型中,使用频率最高的前五种药物是茯苓108次;党参76次;柴胡76次;黄芪74次;桂枝70次;同时这五味药在各证型也较多出现。可见78例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中,治疗后症状积分较治疗前均有所减少,其中头晕、腰酸乏力、腰膝酸软、口干喜饮、畏寒治疗前后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高血压中证型虽复杂多样,一方面与遗传因素相关,另一方面与饮食起居,生活情志密切相关。本病既有本虚,又合并标实,虚实夹杂。本虚证中多为气、血、阴、阳亏虚互相兼加,肝肾阴虚、肾阴虚兼脾气虚、肾阴虚仍为绝大多数;标实中痰湿壅盛、肝阳上亢为高血压直接致病原因。总结上面病例,在高血压的分型中,肝肾阴虚证常常为本,在此基础上出现痰浊、血瘀、肝阳上亢证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