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1.在大量查阅国内外文献的基础上,构建SD(Sprague-Dawley)雌鼠实验性牙周炎模型,并在不同的雌激素水平干预下,分别观察大鼠牙周炎的发展;通过HE染色观察大鼠组织形态学的改变,为研究雌激素对牙周炎发展的影响提供前提和实验条件。2.对不同雌激素水平下大鼠血液指标进行检测,对检测数据进行比较与分析;并对其牙周炎病理变化过程中HSP27的表达及变化状况进行观察,探讨牙周炎发病机制中HSP27所起的作用及意义。研究方法:1.构建内源性雌激素缺乏的大鼠模型:取健康清洁级雌性SD大鼠33只(由山西医科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鼠龄26周左右,体重约240g左右,牙列完整,咬合正常,无龋坏及牙周病。随机分为3组,分别为:SHAM组(11只),OVX组(11只),OVX+E组(11只),在大鼠适应性喂养7d后,对各组行假手术或行双侧卵巢切除手术。OVX+E组在术后第二天皮下注射17β—雌二醇,规格为20μg/kg,三天一次。OVX组在整个实验过程中不以任何形式补充17β—雌二醇。2.构建SD雌鼠实验性牙周炎动物模型:以上三组在术后第三周行牙周结扎术。使用正畸结扎丝对大鼠左侧上颌第一磨牙进行结扎,打结于腭侧,并将结扎处置于大鼠龈下。右侧大鼠牙齿留作对照,不做处理。于牙周结扎术后第2、4、6周观察各组大鼠牙周炎发展的临床表现,并分别对三组随机抽取3只大鼠行内眦静脉取血后处死。同时取各组大鼠双侧上颌牙槽骨标本。3.检测阶段:内眦血常规化验雌激素含量,观察雌激素水平的变化;大鼠双侧上颌骨标本经脱钙,包埋,组织切片,H.E染色等过程,在光学显微镜观察牙周组织病理改变,并加入HSP27抗体,在免疫组化染色后电子扫描显微镜观察HSP27的表达范围及强度,并进行分析。研究结果:1.体重变化结果:本课题三组雌鼠的体重在实验前及手术后一周组间均无显著差异;在假手术或双侧卵巢切除手术后第二周至实验结束每周OVX组大鼠体重的增长值较SHAM组和OVX+E组高,OVX组大鼠体重增长速度快;在假手术或双侧卵巢切除手术后第二周至实验结束SHAM组和OVX+E组每周大鼠体重的增长值无显著差异。2.本课题成功构建内源性雌激素缺乏的大鼠模型。在牙周结扎术后2、4、6周对三组雌鼠内眦血常规化验,结果表明,OVX组的雌激素水平的降低程度在各个时点差异明显;SHAM组和OVX+E组的雌激素水平组间与组内在各个时点无显著差异; OVX组的雌激素水平与SHAM组和OVX+E组各个时点差异明显。实验结束后大鼠尸解发现OVX组大鼠子宫较SHAM组明显萎缩,也无法找到卵巢,说明卵巢切除术可成功建造雌激素缺乏模型。但OVX+E组子宫较SHAM组有不同程度的增粗与肥大,可见雌激素对子宫有直接作用。并不一定与卵巢存在与否有直接关系。3.本课题成功构建大鼠实验性牙周炎动物模型。三组雌鼠在牙周结扎术前后饲养环境不变,仍为12h日夜更替,饲料均为大鼠标准饲料,各组大鼠自由饮水。在牙周结扎术后2w、4w、6w观察各组大鼠牙周炎的临床表现,并取标本进行HE染色切片观察。结果表明,在牙周结扎术后2w各组大鼠牙龈略显红色,探诊有轻度出血等状况,各组在2w、4w、6w牙周探诊程度加深,在实验过程中OVX组较SHAM组和OVX+E组牙周炎程度较重。实验表明,本课题成功构建了雌鼠牙周炎模型。4.HSP27的表达结果:在牙周炎发展的过程中,雌激素的水平对HSP27的表达有着不同程度的影响。牙周炎发展的早、中期各组大鼠牙周组织中HSP27表达高于同体对侧正常水平;牙周炎晚期各组大鼠牙周组织HE切片中HSP27表达与同体对侧正常水平无显著差异。雌激素治疗对HSP27表达的影响表现为,在牙周炎早、中期雌激素水平越低,牙周组织中HSP27表达高于同体对侧正常水平,牙周炎发展的晚期各组大鼠牙周组织中HSP27表达与同体对侧正常水平无显著差异。本课题实验结果提示,雌激素对牙周组织中HSP27表达的影响是通过干预牙周炎的进程为中介的,但起作用机制还有待探讨。结论:1.雌激素水平的高低会对大鼠的体重会产生影响,随着时间的推移,大鼠雌激素缺乏或水平较低将会会引起大鼠体重的快速增长。2.雌激素水平高低会影响牙周炎的病理发展过程,大鼠内源性的雌激素缺乏会加重牙周炎的程度。3.在牙周炎发展的早、中期HSP27的表达与炎症程度呈正相关,与雌激素水平呈负相关。在牙周炎发展的晚期,HSP27的表达趋于正常水平。HSP27表达水平变化的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