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藻类除去污水中的磷

来源 :四川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aweawel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比较了四种藻类——沙角衣藻(Chlamydomonas sajao lewin)、普通小球藻(Chlorella vulgaris)、小型月牙藻(Selenastrum minutum)、斜生栅藻(Scenedesmus obliquus)在高磷环境下生长和对磷的去除能力。结果表明,藻类除磷能力的强弱不仅与藻类生物量多少有关,还与藻类种类及单个细胞除磷量多少有关。那种生长迅速,繁殖能力强,单个藻细胞除磷能力强的藻种有较好的除磷效果。沙角衣藻(Chlamydomonas sajao lewin)就是一个较优秀的除磷藻种。 在研究高磷环境对沙角衣藻(Chlamydomonas sajao lewin)、斜生栅藻(Scenedesmus obliquus)碱性磷酸酶的影响时发现,单个藻细胞除磷能力的大小与碱性磷酸酶合成量有密切的关系,除磷能力随碱性磷酸酶合成量的增加而增大。根据“一基因一酶”的原理,基因的最后表达是通过酶及其指导的生理生化过程实现的,说明除磷能力的强弱是受基因控制的,不同种藻类磷酸酶基因存在差异。当找到控制碱性磷酸酶的基因,就可以有目的地对该性状进行遗传学改良,得到优秀的除磷藻种。
其他文献
本论文研究了淀粉及铁盐添加到聚乙烯中,分别在堆肥的条件下(按照ISO14855标准)和375W紫外光的照射下,考察了随着堆肥时间和光照时间的增加,聚乙烯分子量的变化情况,并且总结了降
以小型番茄Micro-Tom为材料,利用农杆菌介导法导入花青素调节基因VlmybA2.对抗性筛选出的再生植株进行GUS组织染色和PCR检测,证明外源基因已经整合到Micro-Tom中,转基因番茄
教育部颁发“立德树人”相关文件后,各学科开始关注研究本学科核心素养。《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版)》颁布标志着地理核心素养体系的生成。在此教育改革背景下,各核心素
人工纳米材料(Manufactured nanomaterials,MNMs)的潜在环境暴露与危害已受到重视。富勒烯纳米颗粒(Fullerenen,n C60)是MNMs中一类已市场化的碳纳米材料,在工业材料,催化剂,化
作为“语言与性别研究”的分支,20世纪70年代以后“性别表达研究”受到语言学界的关注。“语言与性别”的问题历来被社会学、人类学、精神分析、符号学、语言学等众多学科所
八十年代后期 ,一场波澜壮阔的改革开放浪潮兴起在中国大地 ,它就像一声声春雷 ,催生了新时代的文化艺术。发生在中国的这次改革开放是中国历史上最具重大意义上的变革 ,这必
<正>笔者有幸参与了2017年河南中考语文评卷工作,现结合评卷情况说一说新课程标准下的语文素养,以期有益于语文教学和评价。所谓语文素养,就是一种以语文能力为核心的综合素
<正>中国自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以来,认真履行义务,积极享受权利,对外贸易不断增长。WTO作为多边国际贸易组织,致力于减少并消除各种关税与非关税措施对国际贸易造成
玉米秸秆在世界上现在是一种用途广泛的资源。为了更好的利用这种资源,我们首先要考虑如何更好的将玉米秸秆切断。随着玉米秸秆资源被大量使用,玉米秸秆切割器也越来越受关注
笔者认为,严格采购管理制度,实行内部价值审计已势在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