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狭义的长三角15个城市,以全国2%的国土创造了20%以上的工业产值,成为全球制造业中心,其制造业增加值超过了英法意等发达国家,大致与韩国相当。在长三角制造业发展过程中,有三个显著特点:一是规模大,空间集聚效应明显;二是具有显著的本地市场效应(home market effect);三是空间差异明显,本地要素投入存在差异,如沪宁杭的高新技术产业带。本文基于新地理经济学的关于市场潜能和产业集聚的相关理论,并结合区域自身的特征,以2002-2009年狭义长三角15个城市的制造业细分行业的面板数据为对象,综合分析市场潜能(市场规模和城市等级)、产业集聚(专业化和多样化)、本地化要素(基础设施状况、劳动力等)三类变量对产业发展的影响。本文的创新点有三个:第一个创新点是突破现有对长三角制造业研究的框架,将市场潜能纳入产业发展的分析框架,综合考虑市场潜能、产业集聚及区域自身特征。第二个创新点是对市场潜能的测度。本文创新了地区市场规模的测度,同时辅以城市等级变量,以求更全面反映区域市场潜能。第三个创新点是以城市层面的数据为基础,突破了以往研究中的省级层面。结果表明:第一,就经济增长而言,市场潜能影响不显著,产业集聚和本地化要素成为重要推动因素。第二,就改善生产效率而言,市场潜能和本地化要素有一定的影响,因不同产业类型存在差异,产业集聚的作用较弱。第三,不同与对产业增长的影响,市场需求在劳动生产率改善中发挥了较大的作用。本文政策含义如下:第一,加强区域产业的集聚能力,注重各产业专业化水平和生产效率的提高,加强区域内的产业联系;第二,提升区域需求水平,形成跨区域的供给网络,促进供需间的有效流动;第三,完善城市基础设施,促进城市信息化的进一步推进;第四,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有针对性地制定与城市产业特征相适应的政策体系;第五,建立结构合理、规模相宜、大中小型城市功能得到充分发挥的区域城市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