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上个世纪70年代以来,一些西方国家的大型零售企业开始向海外发展,国际化已成为零售业发展的新趋势,以邓宁的国际生产折衷理论为框架,可以对这种趋势进行理论上的解释。而全球化生活方式的出现、母国市场饱和以及保持零售创新的优势等方面的因素,则为零售业的全球化发展提供了现实的动因。我国零售领域引入外资是对外开放不断深化的结果,同时,也是加入WTO的必然要求。1992年以来,我国零售业的对外开放大体上经历5个阶段,这种渐进式开放的战略,一方面适应了外资进入中国市场的要求,另一方面也考虑到了我国零售业发展的实际现状。当然,在这一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值得我们认真总结经验教训。 由于中西零售业的发展客观上存在的差距,零售领域的对外开放必然会给国内零售企业带来一定的冲击,这突出表现在经营理念、经营规模、经营方式等8个方面。与此同时,外资的进入产生了非常明显的积极效应,他们在带来资金的同时,也带来了先进的管理和业态,有助于提高我国零售企业的组织化程度和消费者的福利,同时也有利于我们进一步扩大出口。加入WTO后,从市场状况和我国零售业所具有的竞争优势两个角度来看,中国零售企业所受到的冲击是有限的,大体上可以在能够承受的范围以内。 为了规范零售业的对外开放,增强国内零售企业的竞争实力,当前需要作好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的工作。从宏观方面来说,政府必须在认真研究和借鉴国外开放零售业经验的基础上,一方面制定完备的有关法律法规体系,包括改善外商投资国内零售领域的市场准入条件和审批办法、实事求是地规定外商在合资企业中的股权比例、逐步给予外商以国民待遇等;另一方面,应该制定科学合理的流通产业政策,进一步深化商业企业的产权制度改革,大力培育商业集团,并以国际上通行的规则和惯例加强对零售业的宏观管理。从微观方面来说,零售企业不能单纯依赖国家的政策保护,而应该从调整营销策略、建立高效配送体系、提高商品和服务的质量并降低成本、开发和利用信息技术、缔造优秀的企业文化及进行国际化经营等方面入手,苦练内功,努力提高自身的竞争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