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疣粒野生稻(Oryza mcycriana)是我国现存的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三种野生稻之一,它对白叶枯病的抗性高抗接近免疫,抗性持久,是最理想的抗病育种材料。由于它与栽培稻分属为同的种,用常规的有性杂交方法难以打破生殖隔离。 通过疣粒野生稻与栽培稻原生质体融合研究,试图通过不对称融合途径,实现疣粒野生稻的遗传物质向栽培稻转变,获得体细胞种间杂种再生植株。1.进行了栽培稻大粒香、疣粒野生稻的愈伤组织诱导和对非胚性愈伤组织的状态 调控,使非胚性愈伤组织向着胚性方向转化。2.建立了疣粒野生稻、栽培稻大粒香的胚性悬浮细胞系。不同基因型的愈伤组织 在悬浮系建立过程中,对AA培养基的适应性不同,在悬浮培养的不同时期, 悬浮细胞的结构发生变化,理想的悬浮细胞系表现为细胞结构松散,细胞质 浓,颜色微黄,生长迅速。3.研究取得了疣粒野生稻与栽培稻的不对称融合参数,失活栽培稻细胞质采用 2.5(?)mol/L IOA处理15分钟,疣粒野生稻的细胞核钝化采用软X射线处理, 电压22OV,电流3mA,时间60min,剂量强度为3.55x10?拉特。4.采用PEG化学融合法获得了大粒香与疣粒野生稻不对称体细胞杂交的再生植株 共95株融合植株。5.对融合再生植株的形态进行了观察,融合植株形态表现明显偏向栽培稻,也具 有野生稻的特性。叶片长度和生长的形式似野生稻,叶宽介于两个亲本之间。6.对疣粒野生和大粒香的体细胞杂交D3代132份材料进行检测验证,已获得了 6份材料高抗白叶枯病的新种质(3级以下),中抗的有27份(4级以下9 份,5级以下18份)。7.同时我们将再次检测的抗性较好的D3代12份材料进行RAPD,PCR AFLP的分 子检测,结果表明体细胞杂交后代电泳条带与亲本疣粒野生稻和栽培稻的条带 相符,证明是疣粒野生稻与大粒香的融合杂种。8.采用AFLP、RAPD、毛线管电泳技术分析体细胞杂交获得的新种质,经测序和 基因功能分析初步确认来源于疣粒野生稻的遗传物顷(DNA片段)分布水稻 第2号第4号第6号和第12染色体上。9.将抗性等综合性状较好的体细胞杂交材料进行了6代的选育。从F1代选育获 33份;F2代选育获36份;F3代选育获124份;F4代选育获67份:F5代选 育获126份;F6代种植130份株系。10.再生植株选育后代利用。在选育过程中,对一些株型好,穗型大,剑叶挺, 抗性好的材料及时利用。先后用于常规晚粳稻及杂交晚粳的选育,有二份材料 测产,平均产量达602.4公斤,比浙江省晚粳主栽品种宁67高出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