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甘肃及邻近地区在大地构造上属青藏高原东北缘,处于构造复杂的阿拉善地块、祁连地块、柴达木地块和鄂尔多斯地块交界处,研究本区构造应力场对甘肃地区地震预测具有十分重要的科学意义。以该区域为主要研究对象,本文由以下三部分组成:(一)搜集甘肃及邻区2001年1月至2012年6月以来245个ML≥3.5的震源机制解数据,由多个震源机制解反演甘肃及邻近地区平均应力场。结果表明:区内主压应力轴倾角普遍较小,最大主张应力轴倾角变化较大,西段倾角普遍较小,东段倾角相对较大。青藏高原板块内缘最大主压应力成NE向分布;青藏高原板块外缘最大主压应力由西向东呈现出顺时针旋转的特征,即最大主压应力轴由西段近NS向转向中段NNE向,东段最大主压应力轴转到NNW向。应力相对大小R值在本区西段普遍大于0.5,东段R值普遍小于0.5,西段求解的最大主压应力轴方向更为可信,而东段求解的最大主张应力轴可靠性更高。(二)通过分析甘东南宽频带流动台阵以及周边固定台站2010年11月1日~2011年11月30日记录的大量近震资料,采用张元生(2012)t-D定位法对区域地震进行了重新定位,最终得到有初动记录的地震2373个,初动符号12129个。本文根据P波极性数据推断了甘东南地区主应力轴方向。结果表明,甘东南地区最大主压应力轴表现出旋转特性。最大主压应力轴由北部的NEE向逐渐向南部偏转为近EW向和SEE向。鄂尔多斯地块西南缘最大主压应力轴较陡,可能是此处物质具有拉张分量。(三)采用万永革(2008)确定断层面参数方法,将应力场结果应用于甘东南地区断层参数计算,求得了五条断层的走向、倾角和滑动角大小及标准差。跟前人研究相比,本研究所使用的数据丰富,可对细部应力场进行解算。本文首次给出了覆盖甘肃及邻区的1°×1°的构造应力场方向和相对大小,首次给出了甘东南地区0.25°×0.25°的构造应力场方向。根据应力场结果推断,甘肃及邻近地区力源来自印度板块向欧亚板块挤压。反演结果与前人结果具有相似性,反映了处理方法的正确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