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走出去”战略开始于1999年,我国对外直接投资从规模和结构上呈现出了鲜明的地理特征,分析对外直接投资的区位选择有利于分析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模式和主要的决定因素。然而现存的对于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理论分析仍然不够深入,跨国公司理论虽然分析了对外直接投资的动因和决定因素,但一方面缺乏基础的经济学分析,另一方面也与现实产生了脱节。因此本文基于传统的对外直接投资理论,结合新制度经济学的理论基础对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区位选择进行了理论分析和实证分析并得出了结果,最后为我国“走出去”战略的发展提出了政策建议。首先,本文对国内外关于对外直接投资及其区位选择的制度性因素研究进行了梳理和总结,这些研究可以分为三个方面,分别是对外直接投资的基本理论、对OFDI产生影响的宏观和微观因素以及对OFDI产生影响的制度性因素,制度性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东道国制度、母国制度和制度距离。在进行文献综述后,本文又对2003-2014年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现状进行了总结和分析,从近几年我国官方发布的《对外直接投资统计公报》可以发现我国OFDI呈现出总量逐年递增且区域分布不平衡的特征,并就此指出了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发展当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其次,本文对OFDI的成因和区位选择从传统经济学的角度进行了分析和解释,并对制度经济学的三大基础理论进行了阐述,在此基础上甄别出了影响我国OFDI的东道国和母国的制度因素。通过详尽的理论分析之后,本文针对母国制度和东道国制度分别构建了时间序列模型和面板数据模型,并选取了政治、法律、经济和非正式制度距离等解释变量对我国1996-2014年间的对外直接投资存量数据进行了实证检验,并对实证结果进行了分析。最后,通过理论和实证分析,本文得出了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对母国的制度逃逸效应,以及对东道国在政治、法律、经济和非正式制度距离方面所产生的不同效应。据此,本文分别从企业的微观层面和政府的宏观层面对我国对外直接投资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