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旅游区规划建设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了新的浪潮。为了追求短期经济效益而进行的粗放式开发,破坏了旅游区的环境及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旅游规划通则》中对于旅游区控规编制的指导性较弱,主要是借鉴城市控规的方法及控制内容,缺少对旅游区的针对性思考,目前所实施的《城乡规划法》及《风景名胜区规划规范》中对于控规的编制有较为完善具体的规范指引,可作为旅游区控规编制方法的借鉴。但城市与风景名胜区控规的编制方法与具体要素指标体系是针对城市开发及风景名胜区保护建设而制定的,二者均较难体现旅游区“保护性开发”的特征。不同学科背景、不同专业对于旅游区控规的编制研究侧重点不同,编制成果良莠不齐,无法科学有效指导旅游区控规的编制及管理实施。我国是山地大国,全国山地面积达2/3,山地旅游资源丰富,因此山地旅游区的发展在未来有着广阔的前景。山地旅游区相比其他类型旅游区有着生态脆弱性高、生态环境具有破坏不可逆性等特征。国内外对于山地旅游区控规的研究目前也处于起步阶段,没有形成一套具有针对性的规划编制方法。本文的研究就是在以上背景下展开的。论文在对当前山地旅游区控规理论研究和实践经验进行评述总结的基础上,归纳了现状山地旅游区控规编制所存在的各类问题,深入分析了山地旅游区控规编制的必要性,通过借鉴国内外关于山地旅游区规划的几大基础理论,对比了山地旅游区规划与城市规划和风景名胜区规划的异同,对山地旅游区控规的影响因素进行深入分析,从生态、资源、建设、行为活动等四大方面构建山地旅游区控规控制要素体系,并结合城市控规及风景名胜区控规的具体控制指标,对山地旅游区控规提出了生态分区控制、生态容量控制、环境保护控制、景观风貌控制、旅游资源保护与开发控制、土地使用控制、建筑建造控制、配套设施控制、游赏活动控制、交通活动控制以及环境保护控制等十一大主题的控制要素体系,并对各要素对应的控制内容作了深入阐述,指导山地旅游区的控规实践。山地旅游区规划控制相对于城市规划控制及风景名胜区规划控制而言,规划核心进行了延伸与转移,以保护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为核心,在规划内容上增加了生态分区控制、旅游资源保护控制和景观风貌控制等内容,并引入城市设计导引内容,强化了山地旅游区规划的针对性。最后结合论文提出的山地旅游区控规控制思路指导北武当生态旅游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具体编制工作。在实践中对理论研究成果进行检验,并反馈指导山地旅游区控规的进一步研究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