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城市化过程通过改变地表土地利用/覆被结构而改变城市环境质量,因此研究城市土地利用/覆被及其变化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河北省石家庄市为研究对象,基于GIS技术和Fragstats软件,以1987年、2001年和2010年三期遥感影像为基础,利用决策树分类法将影像分为低密度不透水面、中密度不透水面、高密度不透水面、农田植被、城市植被、水体和未利用地七种土地利用类型,以此为基础来分析石家庄市土地利用/覆被特征及变化。利用主成分分析法筛选景观指数,分析景观类型的转移和变化情况,并对扩张的景观类型进行扩张指数的计算。对图像进行景观指数粒度效应分析,得到所选指数的尺度域。对研究区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的驱动力进行分析,利用马尔科夫模型对未来的用地类型的面积进行预测,得出了2011~2020年七种土地利用类型的面积。采用线性回归法对研究区2013~2020年的人口数量进行了预测。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1987年到2010年,各土地类型面积变化差异较大。其中,农田植被面积减少41%、低密度不透水面比例降低13%,其余土地类型比例均有所增加。增加程度最大的土地类型为高密度不透水面,成为2010年主要的土地类型。2)低、中密度不透水面景观边界复杂化,内部复杂斑块比例减小;高密度不透水面边界简单、内部斑块复杂、连通性增强;未利用地边界复杂,斑块团聚;城市植被和水体形状变化不显著,聚集程度上升,但连通性变化相反。扩张景观类型的扩张指数大小顺序为:高密度不透水面>未利用地>城市植被>水体>中密度不透水面。对于同一种指数来说,景观类型不同粒度效应不同。而对于不同的指数来说,相同的景观类型的粒度效应也有很大差异。1987年和2001年景观格局分析适宜的粒度范围为(35m,40m),2010年的适宜粒度范围则为(40m,45m)。3)未来面积和人口预测结果为:高密度不透水面和水体面积逐年增加,而中密度不透水面、农田植被和未利用地面积呈下降趋势,低密度不透水面和城市植被面积变化不大。人口数量预测范围为309~389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