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了解常州大气颗粒物污染的区域特征及来源特点,2016年10月12月(秋冬季)在常州市城区和工业区采集了139个细颗粒物(PM2.5)样品。全面分析了碳质组分(元素碳(EC)、有机碳(OC)和水溶性有机碳(WSOC))、水溶性离子(WSIIs)、无机元素、水溶性有机氮(WSON)、类腐殖质(HULIS)、多环芳香烃(PAHs)和有机酸的浓度,探讨了各化学组分的浓度水平及其来源。利用正定矩阵因子分解(PMF)模型对两区域PM2.5的来源进行解析。为揭示PM2.5污染的区域差异,对比了两个采样点大气中PM2.5的化学特性。主要的结论如下:1.城区空气质量以良和轻度污染为主,分别占总天数的37%和29%,重度污染天数占5%。工业区空气质量以轻度、中度和重度污染为主,分别占总天数的30%、30%和20%,优天数仅占3%。城区和工业区PM2.5的日均质量浓度分别为(78.26±43.39)和(112.92±64.45)μg·m?3,与国家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75μg·m?3)相比较,日均浓度超标率分别为49%和68%,可见城区、工业区PM2.5污染较重。2.城区水溶性无机离子以SO42?、NO3?、NH4+(简称SNA)为主,占总WSIIs的77.2%;无机元素中Fe、Zn、Pb浓度的变化趋势比较明显,且三者占比较高,在总无机元素中占比分别为31.5%、28.3%、17.9%;OC/EC比值基本都大于2,且整体上冬季OC/EC比值高于秋季,证实OC来源非常复杂,受光化学反应、液相反应等二次源的影响;NH4+和NO3?态N是水溶性氮的主要存在形式,WSON贡献相比较小,平均占WSTN的14.0%;WSOC/OC的值在17.9%98.8%之间,平均值为55.7%,可见WSOC是OC的主要组分。3.工业区SNA占总WSIIs的83.3%,较高于城区二次离子在WSIIs的占比(77.2%);工业区中Fe、Al和Zn 3种无机元素含量较高,在总无机元素中占比分别为48.3%、29.4%和11.9%;冬季的无机元素浓度高于秋季,且时间变化明显;OC/EC比值基本都大于2,说明OC可能来自二次源;WSON占WSTN的16.0%,略高于城区。同时,测定了水溶性有机质(WSOA)中的HULIS-C和HULIS浓度,结果表明,HULIS的日平均浓度为(4.44±2.06)μg·m?3,占PM2.5的4.5%,HULIS-C/WSOC的平均值为48.7%;PAHs总浓度为235.29 ng·m?3,其中浓度最高的为苯并荧蒽(BbF+BjF+BkF),占比47.1%,其次为?(Chr),占比11.3%;所测有机酸中十六烷酸的日均质量浓度值最大,十八烷酸其次,二元羧酸中最丰富的物种为癸二酸(205.05 ng·m?3),其他几种含量低且差异较小。4.PMF对工业区和城区PM2.5进行源解析,结果表明,PM2.5的主要贡献源及占比,工业区:二次源(39.8%)、燃煤源(19.7%)、地壳源(13.9%)、机动车船舶混合源(13.9%)和化工源(8%);城区:二次源(63.7%)、燃煤源(19.7%)、机动车燃油源(13.8%)和船舶源(2.9%)。总之,本论文对城区和工业区大气PM2.5的化学成分、来源等进行了详细分析,以期为了解常州大气细颗粒物组分、污染状况提供了详实的数据,同时也为制定长三角协同减排政策提供了重要的科学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