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β-内酰胺类抗生素,对于抗菌感染有良好的应用效果,应用非常广泛。世界上β-内酰胺类抗生素药品市场正在蓬勃发展,对其需求量不断增加,β-内酰胺类抗生素类药品的产量和品种增长都很可观。但是已有研究表明环境中大量存在的β-内酰胺类抗生素及中间体会对人体健康及生态环境产生不利影响,因此,深入探讨β-内酰胺类抗生素及中间体的迁移转化和环境行为规律非常必要。本文选取头孢曲松钠、氨苄西林钠、头孢哌酮钠、阿莫西林、6-APA和7-ACA作为特征污染物,分别考察了不同温度和pH值条件下几种β-内酰胺类抗生素及中间体的水解和吸附行为规律,并采用活性污泥法将影响β-内酰胺类抗生素及中间体降解的因子叠加,综合考察在不同外加碳源、温度、溶解氧、pH值下的β-内酰胺类抗生素及中间体的去除效果,得出最佳处理条件。在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及中间体水解行为规律的研究中得出,β-内酰胺类抗生素及中间体的半衰期随温度或pH值的升高逐渐缩短,水解速率随之加快,β-内酰胺类抗生素及中间体在pH值较高的条件下快速水解,在pH值较低时则比较稳定,溶液酸碱性的变化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及中间体水解效果影响较大。光照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及中间体的水解仅能起到很微弱的促进作用,对于选定的几种β-内酰胺类抗生素及中间体光解作用并不是其主要去除途径。在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及中间体的吸附行为规律研究中得出,溶液在4h时就能达到吸附平衡状态,环境温度和pH值都会影响β-内酰胺类抗生素及中间体的吸附效果,高温环境、偏酸或偏碱环境均不利于污泥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及中间体的吸附。本文综合考察了采用好氧活性污泥法分别处理几种β-内酰胺类抗生素及中间体的降解效果,分别选择葡萄糖、蔗糖及淀粉作为外加碳源,试验结果葡萄糖作为外加碳源时β-内酰胺类抗生素及中间体处理效果最好,葡萄糖与目标污染物的最佳质量浓度比为1:8,分别控制温度为15℃、25℃及35℃,pH值为5、7和9,溶解氧为1、2.5和4mg/L进行降解试验,最终,综合考虑处理效果及处理成本等因素后控制温度在25~35℃、pH值近中性、溶解氧为2.5mg/L较为适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