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课题通过对血小板-单核细胞聚集体(Platelet-monocyte aggregates, PMA)、血小板计数(Platelet,PLT)、平均血小板体积(Mean platelet volume, MPV)以及D-二聚体(D-dimer,D-D)的检测来研究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血小板活化以及应用丹参酮注射液对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患者血小板活化的影响,从而为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治疗提供新的方案。材料与方法本课题以2012年10月~2013年12月在泰安市中心医院消化内一科住院的UC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为实验组,共50例;所有患者均符合我国初发型、中度溃疡性结肠炎诊断标准(参照炎症性肠病诊断与治疗的共识意见2012,广州)。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一组为非丹参酮组,仅给予常规治疗,即给予氨基水杨酸制剂、益生菌制剂和激素治疗,本组共24例患者;另一组为丹参酮组,在给予上述治疗的同时加用丹参酮注射液,此组共26例患者。两组病人均排除恶性肿瘤病史、口服阿司匹林史和免疫疾病史。研究开始前均获得患者同意,同时经过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并设有正常对照组,其为29例健康人。对所有受试对象行PMA、PLT、MPV、D-D检测,对实验组在治疗3周后复测PMA、PLT、MPV、D-D,PMA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PLT、MPV、D-D数据收集于我院中心化验室。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处理。结果1、治疗前,实验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 PMA值、PLT计数、D-D值显著升高,MPV值显著降低,有统计学意义(P<0.01);丹参酮组与非丹参酮组相比,PMA值、PLT计数、MPV值、D-D值无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后,丹参酮组和非丹参酮组患者的PMA值、PLT计数、D-D值降低,MPV值升高;两组相比较:丹参酮组患者的PMA值、PLT计数、D-D值较非丹参酮组降低明显,MPV值较非丹参酮组升高明显,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溃疡性结肠炎患者活动期存在血小板过度活化和血液高凝状态。2、丹参酮可以抑制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血小板活化,对改善溃疡性结肠炎活动期的高凝状态具有积极作用。3、丹参酮在溃疡性结肠炎治疗中的作用是明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