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县域作为国家一个重要的行政区域,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与地位。县域社会经济的发展状况直接关系到整个国家的发展。因此对县域发展的研究历来受到社会的关注,党和国家也尤其重视县域的发展。而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背景下,对县域经济发展的研究因而也就成为研究县域的重中之重。
2002年,党的十六大会议首次明确提出县域经济这个概念,并提出要大力发展县域经济,借以解决国民经济中存在的问题,由此掀起了新一轮的县域经济研究高潮。社会各界也都十分重视发展县域经济以解决诸如“三农”问题和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等问题。而根据统计,据统计我国县域GDP已经占到全国的60%,在东部一些发达的地区这一比例更高;县域地方财政收入也约占全国的25%;县域人口占到全国的73%。从总体上看,我国的县域经济发展还比较落后,而且发展水平也极不平衡,这直接影响到国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尤其不利于“三农”问题的解决。因此,在国家高度重视县域经济发展的背景下,对县域经济的研究会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深入下去,这有其客观必然性。
随着研究的深入,县域经济的研究重点由当初的更多地关注宏观层面过渡到更多地关注微观层面;在研究的区域范围上,由全国范围内的研究过渡到区域层次或个案研究;在研究方法上,随着计量经济学方法的引入,由以定性分析方法为主过渡到以实证分析和定量分析为主。这些变化,一方面,丰富了县域经济的研究内容,另一方面也凸显出县域经济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为人们所重视。鉴于此,笔者试图进行一个个案分析,主要用实证分析的方法来研究某一个具体的因素对县域经济发展的影响。而在各种影响县域经济发展的因素中,城镇建设成为人们研究的重点,而实践也表明城镇建设对县域经济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笔者试图进行一个个案分析,以城镇建设为解释变量,定性和定量地研究其对县域经济发展的影响。
安徽省怀宁县从1998年开始进行以新县城建设为龙头的城镇建设,自城镇建设以来,怀宁县的县域经济发展迅速,成果喜人。因此,鉴于这个一个背景,笔者以怀宁县为例,研究城镇建设对其县域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
本文主要采用定性分析和实证分析相结合的分析方法,研究自1998年至2008年期间城镇建设对其县域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第一章是导论,主要是关于本文的写作背景、意义及相关文献综述等;第二章主要是关于一些概念的界定和本文指标体系的构建;第三章从理论上分析城镇建设对怀宁县县域经济发展的拉动作用,主要分析了城镇建设对拉动怀宁县县域经济发展的原因、内容和机制原理。这里采用的主要是定性分析;在第四章中,主要利用计量经济学的方法,定量分析了城镇建设对县域经济的拉动作用,主要分析了城镇建设对县域GDP、财政收入、居民生活水平、县域产业结构等的影响。通过分析发现,城镇建设与县域GDP、财政收入、居民收入水平和县域产业结构等有很强的相关性。实际上,在此期间,怀宁县城镇建设发展十分迅速,而城镇化水平却十分低,且发展缓慢,这表明怀宁县城镇建设存在一些问题与不足。由此,本文通过研究认为,城镇建设对县域经济的发展有很大的拉动作用,符合条件的地区可大力发展城镇建设,借以促进县域经济的发展。但要想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城镇建设应符合地方的实际。
最后,本文第五章主要是在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的基础上,针对怀宁县城镇建设中的薄弱环节和存在的问题、为促进怀宁县城镇化水平的提高,提出了如下几点政策建议:即要加大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力度、调整乡镇布局,制定科学的规划、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加大政策支持,大力促进城乡统筹发展、提升县域的软环境,保障县域经济的长远发展、注重主导产业的选择与发展。
当然,城镇建设只是众多影响县域经济发展的因素之一,城镇建设不能孤立地进行,要依托县域经济,结合本地实际,适时适度地进行城镇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