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金融市场中,资产间的联动性主要是指相互关联的资产会表现出相似的波动趋势。那么在金融危机背景下,资产之间的关联关系如何变化?各类资产的影响力又是如何变化?这些问题一直以来都受到研究者的广泛关注。本文从系统科学角度出发,在金融危机背景下运用复杂网络理论对金融市场中的资产价格联动及其影响力进行了深入的对比研究,文章的主要工作和创新成果如下:(1)在2008年金融危机背景下,以沪市23个行业板块指数作为研究对象,利用互信息法度量各行业之间的非线性关系,从而构建了相应的行业关联网络并对各行业的影响力进行分析。实验结果表明:①金融危机对在中国经济中占主导地位的行业如制造业、批发和零售贸易、其他制造业等行业只有有限的影响。②金融危机对中国的出口型行业如纺织服装皮毛、电子和木材家具造成了严重影响;金融危机对出口型行业的冲击进而影响了与之联系紧密的行业,从而导致出口型行业的影响力变大。③金融危机对中国的进口行业如石油化工、金属非金属、医药生物等行业也造成了不利影响。然而,由于宏观经济政策的刺激,危机对这些行业的冲击有限。④由于相对严格的对外资本控制及宏观政策刺激国内需求,建筑业、房地产行业、金融保险行业受到金融危机的冲击较小。(2)在次贷危机和欧债危机背景下,以全球26个国家和地区的股票市场指数作为研究对象,将协整理论与复杂网络理论相结合,研究了26个股市之间的长期均衡关系,并构建了相应的协整网络,从系统的角度研究了不同时期全球股市间的协整关系及其影响力。实验结果表明:①次贷危机和欧债危机确实改变了全球股市间的协整关系及协整关系程度。特别地,在美国雷曼公司倒闭后,全球股市间的协整关系数量明显增加。此外,全球股市间的协整关系程度则随时间变化逐步下降。②美国、日本及中国股市的影响力发生了明显改变。在欧债危机之前,美国股市在全球股市中占据绝对的领导力;然而,在欧债危机时期,美国股市的影响力明显减弱。对于日本股市,其总是对欧洲市场具有影响力,并且对亚洲市场也存在影响,然而在次贷危机以及美国萧条时期,日本股市对处于同一地域的亚洲市场却不具有影响力。对于中国股市,在次贷危机之前,由于中国对外参与程度较低,只有很少的市场与其存在协整关系。然而,在次贷危机及欧债危机时期,随着中国对外参与程度的不断加深以及经济实力的提升,越来越多的股市与中国股市存在长期均衡关系。③对于发达股市以及新兴股市,在欧债危机之前,发达市场在全球股市中占据绝对的领导力。然而,由于次贷危机以及欧债危机的冲击,它们的影响力明显下降。值得注意的是,美国及欧洲经济的萧条已经使得亚洲新兴市场逐步代替欧洲发达市场来引领全球经济走势。以上结论不仅有利于我们在金融危机背景下了解金融市场中资产价格联动及其影响力的变化,还能为投资者进行资产投资以及风险管理提供一定的指导意义,为政府制定相应的宏观经济政策以促进经济可持续健康稳定发展提供有力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