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甘草作为一种重要的中药药材,广泛应用于中药谱方中。由于大量采挖,野生甘草的数量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剧烈减少。为了保证野生甘草数量,甘草药材得到可持续的使用,我国从1984年开始推广甘草种植。伴随着甘草种植推广,甘草这种中药材也成为了一种可再生资源。目前,我国对甘草资源进行开发一种是将种植甘草采挖后,进行加工,切片,作为中药进行销售,一种是将甘草粉碎,利用化学方法将其中的有效物质进行提取,做成浸膏产品进行销售。但关于甘草资源开发的这两各方式,都没有对甘草资源进行有效的利用和开发,反而破坏了甘草这种资源。将甘草资源进行加工、切片销售,附加值低,而且消耗大量的甘草,甘草边角料剩余量大,浪费资源;将甘草通过化学方法把其中的有效活性物质提取,做成浸膏产品进行销售,虽然附加值高,但甘草活性成分提取后甘草渣往往作为固体废弃物进行处理,不仅没有提高甘草资源的利用率,反而会污染环境,破坏环境。本文采用人工种植甘草为原料,采用化学方法,通过对前人研究成果的优化,提取甘草中有效活性物质,然后通过生物方法将甘草渣进行发酵,制备出生物乙醇,达到甘草资源的综合利用的目的。1.运用高效液相色谱对甘肃省酒泉地区,野生甘草和人工种植甘草不同生长期、根不同部位中甘草酸含量进行测定,发现野生甘草的主根和侧根中甘草酸含量明显大于人工种植甘草的主根和侧根,人工种植3年或三年以上的甘草可以达到野生甘草中甘草酸含量,可以作为商品甘草供药用。2.通过正交实验优化,确定了甘草酸高提取率的最佳工艺条件:乙醇浓度50%,料液比1:10,提取次数3,经过优化,甘草中甘草酸提取率达84.94%。3.获得甘草酸单铵盐脱色精制最佳工艺条件:采用乙醇结晶-活性炭脱色精制甘草酸单铵盐,甘草酸单铵盐与活性炭物料比1:3,脱色温度75℃,脱色时间60min,经此工艺可得到含量83.32%,白度74.2的甘草酸单铵盐。4.对甘草酸提取液中的甘草多糖以及甘草渣中提取的甘草多糖进行回收,并通过优化实验,得到制备甘草多糖的最佳工艺。其中提取的最佳工艺为,料液比为1:8,提取温度为80℃,提取时间为2h,提取次数为3次;醇沉的最佳工艺:用95%乙醇进行沉淀,料液比1:9,醇沉温度为-5℃,醇沉时间为11h。在此工艺条件下,甘草多糖的得率可达8.50%,含量53.26%。通过Sevage试剂和AB-8色谱柱对甘草粗多糖进行纯化,得到甘草多糖含量为81.12%,收率为72.34%。5.采用、/an Soest法、2%盐酸水解法、硝酸-乙醇法、Klason法等方法测定甘草渣中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总灰分等木质纤维成份含量,结果表明,甘草中半纤维素含量为47.8%,纤维素含量为30.25%,木质素含量为13.82%,总灰分为2.07%。6.对稀硫酸处理甘草渣工艺进行了研究,在高温高压蒸汽(120℃,0.1Mpa)辅助下,考虑硫酸浓度,固液比,水解时间等因素对甘草渣水解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当硫酸浓度为2%,固液比1:12,水解时间1.5h,甘草渣水解率可达45.2%。将经过硫酸处理的甘草渣加氨水调pH,研究植物精提酶水解甘草渣工艺,考察酶添加量、水解时间,溶液pH对甘草渣水解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植物精提酶为3mg/g,水解时间为72h,pH为4.8,甘草渣水解率可达26.86%。甘草渣经过稀酸处理和酶水解,甘草渣水解率达到72.32%,还原糖含量达74.74%。7.甘草渣水解液进行发酵工艺研究,考察酵母接种量、发酵温度、发酵时间、pH值对乙醇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接种量为15%,发酵温度为36℃,发酵时间为72h,pH为4.8,乙醇含量可达8.12%,残糖量43.7%,总酸0.8g/L。将发酵的乙醇在精馏塔上进行精馏,可使乙醇含量达到95%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