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信仰是主体通过超越自我和现实性所追求的一种具有最高价值的自我意识,是其对具有最高价值的对象的高度信任、景仰、向往、佩服和追求,并以之指导自己的精神生活,并作为他们精神寄托的思想倾向,这体现了主体对终极价值的追求。同时信仰也是人类社会中最深刻、最基础的精神现象,一般表现为社会成员信奉和遵循一定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等理念观点。信仰也是统摄、指导、支配其他一切社会意识形式的最高的社会意识形式,是一个民族生存、一个国家存在的精神支柱和动力。马克思主义是一种思想、一种观念,一种科学的理论,是一种科学的信仰。中国共产党是用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武装起来的政党,他是我们国家的执政党,是我们社会主义建设的领路人。建设社会主义国家的伟大事业需要我国的高等教育培养出一批批高素质、高能力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为此,为了成功建设社会主义事业、使国家更加富强、人民生活更加幸福安康、社会更加稳定、民族的伟大复兴得以实现,我们必须要对在校大学生进行科学系统的信仰养成教育,即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同时通过实施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简称“青马工程”)培养一批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青马工程”是指施教者有计划、有目的地把马克思主义理论教授给受教者,受教者要通过自己所掌握得的现有知识,自觉地将其消化,转化为个人的需要,并逐步形成对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坚定不移的信仰。在我国高等院校帮助青年大学生树立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并用马克思主义指导实践行为活动,对我国社会主义发展的后继有人、坚定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目前“青马工程”在高校的实施中虽然取得了不小的成果,但由于受到各方面的束缚,还存在覆盖面还不够广、长期性和持续性不足、培养内容针对性和创新性不强、经费保障不能到位等问题。因此在选择培养对象的时候要遵循淘汰原则、构建生态环境机制和科学管理机制,选拔学校各方面的优秀学生参加培养工程。在培养内容的安排上要突出当代大学文化的特色,要注意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要体现当代管理文化,要能够推进当代青年当代大学生的素质拓展。在实施方式上汴重教育内容的现实性性、教育方式的多样性、对马克思主义信仰的正确解读和注重实践中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运用能力。通过营造一个健康向上的文化环境、良好的舆论环境、和谐安宁的家庭环境、良好的校园环境和和谐社会的构建,来保证“青马工程”的顺利、高效的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