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资金问题无疑是决定区域经济发展成败的关键问题。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虽然会加大区域开发的投入力度,但仅仅依靠财政资金还远远不够,也不符合市场经济规律。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要抓住新一轮全球生产要素优化重组和产业转移的重大机遇,扩大利用外资规模,提高利用外资水平。结合国内产业结构调整升级,更多地引进先进技术、管理经验和高素质人才,注重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和创新提高.继续发展加工贸易,着力吸引跨国公司把更高技术水平、更大增值含量的加工制造环节和研发机构转移到我国,引导加工贸易转型升级。进一步改善投资环境,拓宽投资领域,吸引外资加快向有条件的地区和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领域扩展,力争再形成若干外资密集、内外资结合、带动力强的经济增长带。因此,必须建立健全指导对内、对外开放的招商引资的理论基础与实践模式和制度保障。招商引资是当前中国地方政府广泛推行的重要经济政策,已经和正在深刻地影响着地方的经济社会生活。这种现象,已经引起学术界的高度关注和重视。招商引资在带给地方经济新的活力的同时,也产生了不少问题,有些问题是具有共性的和严重性的。因此,我们既要充分发挥好招商引资的积极作用,又要规避其消极作用。在长沙经开区研究此课题,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通过对长沙经开区招商引资的回顾,深入剖析长沙经开区招商引资存在的问题,并且在梳理国内外成功经验的基础上,结合长沙经开区实际情况,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方案,以及改进经开区招商引资的建议,同时探索出了一种对内、对外招商引资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