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和厚朴酚是中药厚朴中主要的活性成分之一,具有抗菌、抗炎、抗肿瘤等多种生物学活性。但是由于和厚朴酚水溶性低,口服吸收差,造成其生物利用度低,从而限制了和厚朴酚的开发利用。因此,本课题旨在运用现代化制剂技术研制新的给药系统,提高和厚朴酚的水溶性和口服吸收,改善生物利用度和抗炎药效。本研究采用反溶剂沉淀法将和厚朴酚制备成纳米混悬剂,通过纳米制剂技术降低药物的粒径至纳米级,从而增加其溶解度和溶出度。同时,通过改变稳定剂的用量,探究稳定剂的使用量是否会对纳米混悬剂的生物利用度和药效学产生影响,具体研究内容如下:1和厚朴酚的理化性质研究本章首先测定了和厚朴酚在不同溶剂和不同pH磷酸盐缓冲液中的平衡溶解度,接着测定了其在不同pH磷酸盐缓冲液中的表观油水分配系数。结果表明,和厚朴酚的表观油水分配系数较高(lg P=1.88),但水溶性较低(0.0612±0.0028mg·mL-1)。在磷酸盐缓冲液体系中,和厚朴酚的平衡溶解度随pH值的增加具有增加趋势;而油水分配系数随pH值的变化影响不大。2纳米混悬剂的制备与优化本章采用反溶剂沉淀法制备和厚朴酚纳米混悬剂,并通过单因素试验设计对制剂进行筛选、优化。以纳米粒子的平均粒径和多分散性指数(Polydispersity Index,PDI)及制剂稀释后的稳定性为考察指标,分别对稳定剂的种类、配比、用量和药物的浓度以及冻干工艺进行筛选。最终筛选出泊洛沙姆407(F127)和泊洛沙姆188(F68)联合使用作为制剂的稳定剂,较优的处方组成为:F127与F68的配比为5:5,和厚朴酚的浓度为6 mg·mL-1。稳定剂与和厚朴酚的质量比(辅药比)分别为4:1、6:1、8:1的三组制剂被用于后续的研究。5%甘露醇作为冻干保护剂较为适宜。3纳米混悬剂的表征本章采用马尔文粒径分析仪、透射电子显微镜(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e,TEM)、差示扫描量热分析仪(Differential Scanning Calorimeter,DSC)对和厚朴酚纳米粒子的粒径、形态、特征和相变温度进行了考察;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分别对和厚朴酚纳米混悬剂以及和厚朴酚纳米冻干粉进行含量测定;采用摇床法分别对和厚朴酚原料药和纳米混悬剂冻干粉在纯水、0.5%Tween-80水溶液中的平衡溶解度进行测定;采用溶出度测定法分别对和厚朴酚原料药和纳米混悬剂冻干粉的体外溶出度进行测定,得出以下结果:稳定剂与和厚朴酚的质量比分别为4:1、6:1、8:1的三组和厚朴酚纳米混悬剂中,纳米粒子的粒径分别为20.70±0.37、27.74±0.34、36.31±1.23 nm,PDI分别为0.046±0.003、0.066±0.002、0.143±0.003;TEM图像显示,三组和厚朴酚纳米混悬中的纳米粒子均呈现均匀的类球状结构;DSC结果显示,将和厚朴酚制备成纳米混悬剂后,相变温度降低,纳米粒子中已没有结晶型的和厚朴酚存在;HPLC含量测定结果显示,三组和厚朴酚纳米混悬剂的实测浓度分别为5.930±0.109、5.898±0.095、5.899±0.064 mg·mL-1,其相对应的冻干粉末中和厚朴酚的含量分别为70.47±1.20、61.78±1.16、51.89±0.93mg/g(w/w)。与和厚朴酚原料药相比,其纳米冻干粉的平衡溶解度在纯水中提高了约35倍;在0.5%Tween-80水溶液中提高了约5倍。三组和厚朴酚纳米混悬剂冻干粉在180 min内累积释放率均达到近90%,溶出速率显著增加。4口服生物利用度和抗炎药效本章考察了和厚朴酚原料药以及纳米混悬剂在大鼠体内的口服生物利用度和小鼠耳廓肿胀抗炎药效。药代动力学参数表明:相比于原料药,和厚朴酚纳米混悬剂在大鼠血液中的达峰浓度高,生物利用度显著增加,且随着稳定剂用量的增加,生物利用度呈增强趋势,即当稳定剂与和厚朴酚的质量比分别为4:1、6:1、8:1时,与原料药相比,生物利用度分别提高了1.90倍、2.10倍、2.23倍。在抗炎药效实验中,具有同样的随着稳定剂用量增加所呈现的趋势,即当稳定剂与和厚朴酚的质量比分别为4:1、6:1、8:1时,对于小鼠耳廓致炎后的肿胀抑制率分别为44.73%、52.46%、60.34%。综上所述,本研究根据和厚朴酚的理化性质,采用现代制剂技术,将其制成纳米混悬剂,增加了药物的溶解度和溶出度,促进了药物的吸收,提高了生物利用度及抗炎药效,为将和厚朴酚研制成现代中药制剂奠定了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