贷款初审人员的道德风险分析及防范

来源 :清华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enkooqi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问题一直是商业银行面临的最大问题。目前经济界和中央银行对形成不良贷款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宏观环境和历史制度方面。在微观方面特别是个人行为对不良贷款产生的研究国内进行的比较少。本文从信息经济学的角度的视角出发,系统分析了信贷初审人员在无约束和有约束条件下,贷款发放的行为选择趋向及对风险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治理机制。信息经济学对信贷风险划分为:逆向选择风险和道德风险。道德风险在商业银行内部的体现形式多种多样,存在与信贷人员与行长之间的道德风险是整体风险的开始。本文对对信贷流程的整体情况进行描述,重点对贷款第一环节中信贷人员的行为进行分析。我们把信贷人员对风险的管理分为两个内容:在贷款的发放中,A:信贷人员是否能够发现企业提供贷款资料的真实情况的能力;B:信贷人员是否愿意讲出自己对贷款全部认识,全面反映自己掌握的贷款真实信息的可能性。信贷人员在贷款发放中个人效用由下面三部分组成:寻租收入,贷款质量决定的绩效工资,寻租受到揭发带来的惩罚。实证分析我们发现,信贷人员在贷款发放前和贷款发放后的行为发生根本变化。第一次发放贷款时,我们加大对贷款质量的考核力度,会减少信贷人员在不良贷款种的寻租行为,防范发放不良贷款。面对正常贷款,信贷人员有很大倾向进行寻租,考核力度与是否寻租没有关系,形成了“贪赃”不“枉法”的格局;贷款发放, 贷款质量与信贷人员的业绩完全挂钩。在同一个信贷人员管理的过程中,贷款偿还再贷时,当期实现的利益和面临的处罚集中在一个人的身上。信贷人员的选择是:第一,对正常贷款继续使用,可以实现收益的最大化;其次,由于很容易继续偿还再贷,非正常贷款的继续使用是次优选择;第三,收回正常贷款;最差的选择,将有问题贷款暴露,使得自己受到很大的损失。调整“囚徒博弈”的条件,我们发现信息的对称程度,激励约束的导向共同决定着道德风险的解决程度。面对商业银行中多次使用的贷款审批流程进行调整:信贷人员双人管理,原贷款的收回和再次发放分离。降低第一环节中的信息不对称,减少道德风险从而降低信贷风险。
其他文献
化归是数学解决问题的基本思想方法,它是将要解决的问题转化为学生所熟悉的规范的基本问题.2012年浙江省高考试题解决中较多地凸现了化归思想的运用.
城市现代化建设进程中的基础设施建设已成为制约城市进一步发展的重要瓶颈,而日益成熟的中国资本市场又对市政债券提出了迫切需要。针对这一现状,本文分析了我国现在建立市政
作为国家理念的体现,疆域概念产生于具体的历史语境。由于古今中国国家性质不同,王朝中国的疆域概念与现代中国主权、领土不能用简单的继承或对接来解释。在王权泛化或王权至
企业在选择技术创新战略时应综合考虑企业自身情况。从价值工程的角度分析了企业技术创新战略的功能与寿命周期成本;在此基础上得出不同战略类型的价值,并以此为企业技术创新战
在省九次党代会即将召开之际,我省扶贫系统在省城太原举办了热烈、俭朴、圆满、成功的首届运动会,取得了运动成绩和精神文明双丰收。省扶贫办刘昆明主任,吕占川、郎作仕、王
回 回 产卜爹仇贱回——回 日E回。”。回祖 一回“。回干 肉果幻中 N_。NH lP7-ewwe--一”$ MN。W;- __._——————》 砧叫]们羽 制作:陈恬’#陈川个美食 Back to yiel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