噪声性耳蜗突触损伤听觉电生理评估和基因治疗

来源 :上海交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y320186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索噪声性耳蜗突触损伤评估指标的敏感性,以及噪声暴露与噪声环境中的听功能缺陷的相关性;探讨重组腺相关病毒(recombinant adeno-associated virus,rAAV)介导的神经营养因子3基因(neurotrophin-3,NT-3)的耳蜗高表达是否可以拮抗噪声暴露引起的内毛细胞和I型传入纤维间突触的损伤。方法:听力正常的白化豚鼠予以106 dB SPL噪声暴露2小时。噪声暴露后1个月,在80 dB SLP强度下记录近场复合动作电位(compound action potential,CAP)、前掩蔽恢复功能(forward masking recovery function)、掩蔽及非掩蔽条件下的近、远场振幅调制反应(amplitude modulation(AM)response)。听力学测试结束后处死动物,计算高频区突触密度,并与非噪声暴露的动物相比较,明确噪声性耳蜗突触损伤的程度;通过计算各测试方法的效应尺度(Hedge’s g法),比较各测试方法检测突触损伤的敏感性;通过比较背景噪声掩蔽条件下,噪声暴露组和对照组调制振幅掩蔽效应的差异,探索噪声暴露与噪声环境中的听功能缺陷之间的相关性。在噪声暴露前1周,通过耳蜗开窗术将rAAV-NT-3注射至鼓阶,对侧注射生理盐水作为自身对照。随后施以105dB SPL的噪声暴露2小时。暴露后2周测试双耳近场振幅调制反应,并与无噪声暴露组进行比较。测试结束后处死动物,计算突触密度,评估rAAV-NT-3转染的保护效果。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噪声暴露组在8、16和32k Hz处突触密度均有明显下降,平均下降约10%;16k Hz处的前掩蔽恢复功能明显降低;8、16和32k Hz处近场记录的AM反应以及32k Hz处远场记录的AM反应均有明显降低;近场记录AM反应的尺度效应均不低于其他测试方法;与对照组相比,掩蔽噪声条件下噪声暴露组AM反应的噪声掩蔽效应无明显增大。噪声暴露后2周,NT-3过表达组的20kHz处近场AM反应明显高于生理盐水组,且与无噪声暴露组无明显差异;NT-3过表达组和生理盐水组的突触密度均低于无噪声暴露组,然而NT-3过表达组11.3、16和22.3k Hz处突触密度明显高于生理盐水组。NT-3过表达减少8-32k Hz处噪声暴露所致的突触损伤约38.5%。结论:106 dB SPL噪声暴露2小时可引起噪声性突触损伤,高声强下近场记录的AM反应对噪声性耳蜗突触损伤的评估有更强的敏感性。本实验未发现噪声暴露与噪声环境中的听功能缺陷之间存在相关性。rAAV介导的耳蜗底回内毛细胞NT-3高表达能够部分拮抗噪性耳蜗突触损伤。
其他文献
谐振变换器因其效率高、体积小、功率密度高、控制与结构较为简单、电磁兼容特性好等优点,在航空电源、直流微网、电动汽车充电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同时,更宽广的应用领域也
目的提高健康教育质量,保证不同民族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健康教育。方法针对患者民族分别应用维文或汉文患者版临床护理路径表对2007年5-10月住院的120例(维吾尔族60例,汉族60例)
急诊患者在急诊科经过抢救、早期处理及初步诊断后,因诊断与治疗的需要,常需转至相关专业科室或手术室。急诊科护士在工作中经常与其他科室交接急诊患者,为提高患者交接质量,
随着雷达探测系统、精确制导技术的迅猛发展与应用,大型航空飞行器或装备系统在使用时面临极大的威胁。吸波材料可以有效降低目标的可探测信号,对提高目标的生存与防御能力具
生理学是临床医学中重要的基础课程,具有机制复杂、概念抽象等特点。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主要从合理的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多种教学方法联合使用以及完善学生评价制度这3个
测量了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的CeO2-Y2O3电解质薄膜的阻抗谱,结果表明阻抗谱与薄膜的热处理温度有关.根据阻抗谱的变化及薄膜的XRD图,提出了薄膜内部的模拟等效电路,并由此对
光催化氧化技术是一种绿色安全的去除水体中难降解有机污染物的有效手段,但传统光催化技术存在可见光催化效率低、催化剂流失严重、光催化机理尚不明确等问题。本论文以水体
人口老龄化与信息化是现代社会发展的两大重要趋势,日益增加的养老服务需求对当下我国养老服务体系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提出挑战。将以信息化、智能化等为支撑的智慧养老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