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一部分:目的:探讨纳米银(Ag NPs)对小鼠巨噬细胞(RAW264.7)毒性效应的影响,为Ag NPs生物安全性的研究提供依据。方法:将不同浓度的Ag NPs(0,6.25,12.5,25,50,60,80μg/m L)和RAW264.7共同培养,8或24 h后采用甲基噻唑基四唑比色法(MTT)法测定各组细胞的活力,选取2.5μg/m L和5μg/m L两个无明显细胞毒性的浓度进行后续研究,检测应激相关基因和蛋白表达的变化;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检测细胞培养液中炎症因子TNF-α和IL-6的表达。结果:用2.5μg/m L和5μg/m L的Ag NPs处理细胞:24 h后相差显微镜下可见纳米颗粒进入细胞内,且5μg/m L组的细胞形态有明显改变;8和24小时后ELISA结果显示IL-6无明显变化,在5μg/m L的24 h处理组TNF-α表达有显著升高,内质网应激相关的基因和蛋白在5μg/m L的24 h处理组表达明显上调。结论:RAW264.7细胞暴露于低剂量的纳米银后表现出明显的应激反应,并且与暴露的剂量和作用的时间存在正相关性;Ag NPs的能够进入RAW264.7细胞,可能是其产生毒性效应的必要条件。低剂量的Ag NPs会干扰细胞的正常生理功能,长期暴露可能产生不可逆的损伤,应引起高度关注。第二部分:目的:研究纳米银经静脉注射后的主要靶器官分布及应激效应,为评估Ag NPs对人体健康和环境的毒性影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Balb/c小鼠经尾静脉注射不同剂量(0.2、2、5 mg/kg)的Ag NPs 8 h后,检测Ag NPs在体内各器官的生物分布、内质网应激、氧化应激等,评估小鼠暴露Ag NPs后早期毒性效应。结果:应激相关标志性的蛋白质和基因呈剂量依赖性的显著上调,其中在脾、肝、肺、肾中最为明显,并且导致急性毒性反应;表明小鼠暴露于Ag NPs后,脾、肝、肺、肾是Ag NPs毒性的主要靶器官;心脏和脑中也有Ag NPs存在,但本研究并未检测到毒性反应。结论:组织细胞早期暴露于Ag NPs后会产生应激反应,如果应激反应逐步增加可以对靶器官造成永久的毒性损害,提示在Ag NPs的毒性的评估中需认识到应激相关标志物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