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评价微创胸骨上段小切口与传统胸骨正中切口主动脉瓣置换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3月至2019年11月,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心血管外科住院行主动脉瓣置换术的62例患者。入选标准:(1)根据临床表现、体格检查、影像学(心脏超声、X线、CT)确诊为单纯主动脉瓣病变;(2)年龄≤75岁;(3)心功能分级(NYHA)≤III级;(4)50岁以上或有心绞痛症状的患者行冠状动脉造影(CAG)排除冠状动脉病变;(5)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合并主动脉根部病变及升主动脉异常;(2)心脏、胸壁及肺手术史、胸壁畸形,脊柱侧后凸等疾病;(3)心包疾病,心包粘连;(4)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重度肺动脉高压;(5)急性感染;(6)急症手术。采用SPSS20进行统计学处理。微创组31例患者,男性25例,女性6例,年龄23-74(57.23±10.21)岁;身体质量指数(BMI)25.23±3.16。单纯主动脉瓣反流(AR)11例,主动脉瓣狭窄(AS)并主动脉瓣反流(AR)20例。病因包括风湿性心脏瓣膜病11例,老年退行性瓣膜病16例,先天性主动脉瓣二叶畸形(BAV)4例。心功能分级(NYHA)II级14例,III级17例;左心室舒末径(LVEDD)54.52±7.93mm,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55.81±8.06%,主动脉根部直径25.94±2.66mm,合并主动脉瓣狭窄(AS)的收缩期主动脉瓣跨瓣压差(AVG)62.41±17.32mmHg。传统组31例患者,男性17例,女性14例,年龄30-72(58.09±8.63)岁;身体质量指数(BMI)24.75±2.96。单纯主动脉瓣反流(AR)12例,主动脉瓣狭窄(AS)并主动脉瓣关闭不全19例。病因包括风湿性心脏瓣膜病12例,退行性瓣膜病16例,先天性主动脉瓣二叶畸形(BAV)3例。心功能分级(NYHA分级)II级12例,III级19例;超声心动图左心室舒末径(LVEDD)55.32±12.73mm,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56.81±8.77%,主动脉根部直径25.19±3.62mm,合并主动脉瓣狭窄(AS)的收缩期主动脉瓣跨瓣压差(AVG)63.62±19.33 mmHg。结果:所有病例手术顺利,无围术期死亡,小切口无中转传统切口,两组患者均无二次开胸探查止血手术。微创组与传统组相比,主动脉阻断时间、体外循环时间、手术时间等方面无区别,P>0.05,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术后ICU时间、机械辅助通气时间,手术切口长度及术后住院天数缩短,术后24h引流量、术后输血比例减少,NRS疼痛评分低,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出院后3个月随访,无死亡病例,所有患者心功能均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无瓣膜功能障碍及瓣周漏。结论:1.微创胸骨上段小切口主动脉瓣置换术可获得与传统胸骨正中切口主动脉瓣置换术相当的临床效果,安全有效。2.微创胸骨上段小切口主动脉瓣置换术在缩短手术切口、减少术后引流、减轻术后疼痛、减少术后机械辅助通气时间、术后ICU停留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方面具有优势;具有减轻创伤、加快康复、美容方面的优势。3.具备一定传统胸骨正中切口手术经验的医师和中心容易开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