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经济增长或经济发展问题一直是宏观经济学的核心问题之一,备受政府官员、经济学家和普通大众的关注。本文认为,中国目前仍属于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还远未达到西方经济增长理论中所定义的稳态水平。因此,中国当前的经济核心问题应该是经济发展,而不是处于稳态水平之后的长期增长。在经济发展或实际的经济增长过程中,技术进步固然重要,但不再是唯一的动力。消费需求作为社会总需求的最终落脚点,对经济发展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然而,消费需求不足特别是居民消费水平的低下已经成为我国当前经济发展中面临的最大现实和最大障碍,要想在较长的一段时间内继续保持国民经济的平稳、较快发展,就必须不断扩大我国的居民消费需求。因此,可以这样认为,对我国经济发展的研究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转化为对如何提高我国居民消费需求的研究。那么,究竟如何扩大居民消费需求,提高居民消费水平呢?现有文献大多数指出社会保障制度的不完善,居民收入差距的扩大是导致居民消费水平不高的主要原因。本文认为,这些观点显然没有找到解决问题的根本,事实上影响居民消费的首要因素是居民在国民收入初次分配过程中的实际可支配收入,而作为国民收入再分配制度范畴的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和居民收入差距的改善对于居民消费的影响则是次要的。鉴于此,本文从国民收入的初次分配和再分配制度出发,阐述其影响居民消费进而影响经济发展的传导路径,构建“收入分配制度——居民消费——经济发展”的理论分析框架,并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一方面,居民消费对经济发展有着巨大的促进作用;另一方面,以非国有化程度衡量的国民收入初次分配制度的完善和以政府转移支付占国民收入比重衡量的再分配水平的提高对居民消费存在一个正的影响。这样,“收入分配制度——居民消费——经济发展”的理论假说就得到了实证的证实。另外,本文在实证分析的基础上,还将初次分配和再分配制度直接引入到社会总需求和社会总供方程中来,利用供求均衡建立包含分配制度因素的经济发展模型,结果表明国民收入初次分配制度的完善对经济发展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而再分配水平的高低对经济发展的作用不确定。最后,本文针对性地对增加居民消费和促进经济发展提供了政策建议,如完善国民收入的初次分配制度,加强政府的收入再分配功能,合理配置再分配资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