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由灰葡萄孢菌(Botrytisciinerea Pers.)引起的灰霉病是果蔬生产中的主要病害之一。其病原菌产孢量大、遗传变异性广、适应能力强,在生产中难以对其引起的灰霉病进行可持续防控,是制约果蔬产量及品质的瓶颈因子。啶酰菌胺是一种新型烟酰胺类杀菌剂,隶属于琥珀酸脱氢酶抑制剂(SDHIs),在国外被广泛用于灰霉病防治,已有关于灰葡萄孢菌对啶酰菌胺的抗性报道。2012年啶酰菌胺首次在我国进行防治灰霉病的登记,用于防治果蔬灰霉病已经两年,但田间抗啶酰菌胺群体是否形成及其田间抗药性的主要基因型尚未报道。因此,本文在2014年对苏、鲁两省部分地区田间灰葡萄孢对啶酰菌胺抗药性进行了检测、在此基础上研究了抗药性菌株的生物学性质、田间的主要抗药性基因型及研发用于抗药性治理的替代药剂。具体研究结果如下:1.南京近郊灰葡萄孢菌对啶酰菌胺抗药性群体在使用该药剂2年之后已经形成;但是山东寿光地区没有检测到。本文对江苏南京溧水和山东寿光地区采集的草莓灰葡萄孢菌进行了分离和抗药性检测,从南京地区大棚草莓的94株草莓灰霉菌株中检测到3株啶酰菌胺中抗菌株,抗药性频率为3.19%;对山东寿光采集的187株灰霉菌株进行了检测,但未发现啶酰菌胺抗性菌株。2.灰葡萄孢菌啶酰菌胺抗性菌株的适合度显著低于野生敏感菌株;田间主要抗药性基因型为H272R。结果表明:所获得的田间抗性菌株对啶酰菌胺的抗药性性状能够稳定遗传;与敏感菌株相比,田间抗性菌株菌丝生长、致病力及呼吸速率显著低于敏感菌株,但产孢能力差异不显著;与氟咬胺、氟吡菌酰胺、啶菌噁唑、咯菌腈均不存在交互抗性;对啶酰菌胺抗、感菌株琥珀酸脱氢酶(SDH)的4个亚基进行序列比对分析,发现田间的3个中抗菌株基因型均为SDHB亚基H272R,这与国外已报道的突变位点一致。3.研发了一种能够有效治理抗药性灰霉病的二元复配配方并对其进行可湿性粉剂的加工。为了筛选出对灰葡萄孢菌具有高效、低毒、广谱的抗药性治理药剂,本研究选取了对灰霉病防效优异的、具有不同作用方式的杀菌剂进行了混合毒力测定,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 40%氟啶胺·啶酰菌胺可湿性粉剂的研发·结果表明:氟啶胺-啶酰菌胺在1:3配比下增效作用明显,增效系数为1.83;氟咬胺-氟吡菌酰胺在5:1 配比下增效作用明显,增效系数为1.69·田间药效试验表明,相同剂量下,氟咬胺-啶酰菌胺复配以及氟咬胺-氟吡菌酰胺复配对灰霉病的防治效果明显优于各单剂防效· 40%氟啶胺·啶酰菌胺可湿性粉剂研制,是通过控制单一变量分别筛选出适合该剂型加工的润湿剂、分散剂和载体;将3类助剂相互组合,测定优化配方的各项指标,最终确定该制剂组成为:10%氟咬胺原药、30%咬酰菌胺原药、5%稳定剂S-60、6%分散剂N、1%润湿剂K12、1%净洗剂LS、5%白炭黑、用高岭土补足至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