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90年代频繁爆发的金融—经济危机使金融危机的防范和化解成为众多学者争相谈论的话题;中国金融体系的不完善及其中包蕴的巨大金融风险更使国内的官员和学者对这一话题给予非同寻常的关注。一时之间,金融风险—金融危机理论似成“显学”。遗憾的是,在这车载斗量的论述中,就事论事、泛泛而谈者多,真正在经济学理论上有所阐述者少,更不要说理论上的创见了。国外将金融风险—金融危机进行模型化处理的研究为数原亦不少,但这些作者对经济基础理论引入及逻辑推演过程的忽视同样是令人难于完全满意的,况且其模型的现实性及在中国的适用性如何,也很成问题。基于此种状况,对风险与金融风险做一经济学意义上的考察和追本溯源就是重要和必要的了。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于是在现代经济中金融风险成为风险的集中表现形式,笼统地说,这一表现主要通过价格机制和其他市场机制实现。金融风险的固有特点决定其具有累积性和突发性,当其累积至一定程度时就会爆发,从而形成金融危机,进而导致经济危机。经济危机打破原先的经济制度结构稳态,新的制度安排被创生,制度变迁得以实现,而新的分工秩序随之形成。——这是一个逻辑推演周期,处于这一周期核心地位的,正是金融风险。于是金融风险概念遂成为现代经济核心的核心。考察现代经济,就必然要涉及到金融风险范畴,可以说,缺少金融风险理论的现代经济理论必然是不完整的。因此,考察金融风险对现代经济学的体系构建同样是重要而必要的。 以上两点构成本文的写作动因。 本文试图在一个新兴古典(New Classical)分析框架下,综合运用信息经济学、制度经济学和演进经济学(Evolutionary Economics)的基本理论对金融风险作一经济学和经济史学分析,从而在理论上阐明分工、信息、制度与风险和金融风险发展之间的复杂微妙的关系,进而根据这一理论框架对我国金融风险情况作一大致的考察。同时,本文也是将制度因素形式化(Formative)和模型化的一个初步尝试。文章结构如下: 序言,在综合各种风险定义的基础上给出一个具有较大涵盖意义和较为规范的定义,并区分了宏观风险和微观风险。 第一章,阐述分工发展和风险的关系,风险形式向金融风险集中的过程,以及金融风险在现代经济中的重要地位。 第二章,静态分析,引入制度因素,阐明其作为信息替换和风险替换双重机制是如何改变风险的性质和改进信息不对称状况的,并以一个理论模型对结论进行验证。本章是将信息经济学引入宏观分析框架,从而将宏观制度因素形式化的一个初步尝试。 第三章,动态分析,阐述、区分了制度的外延性变迁和内涵性变迁,进而考察了制度变迁(包括制度扩展和制度演进)与风险性质变迁(即“风险演进”)之间的关系,并以一个理论模型形式化论证过程,进而考察模型的扩展性含义。 第四章,根据上三章构建的理论体系对我国金融风险现状作一大致的考察和分析,并对之提出相应的政策构想。 第五章,总结文章结论,检讨缺失和不足,并说明有待继续深入探索的领域和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