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调查围绝经期妇女围绝经期综合征的发病情况,重点观察其中情绪障碍的现况;检测其生殖激素水平及血小板5-羟色胺(5-HT)浓度之间的关系,初步探讨围绝经期情绪障碍发生的病因学。
方法:本研究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围绝经期妇女情绪障碍的流行病学调查:经过简单病史采集初筛无躯体器质性疾病以及其他精神疾病且自愿参加本调查研究的146名围绝经期妇女,填写(1)问卷调查表(2)改良Kupperman评分量表(KMI)(3)抑郁自评量表(SDS)(4)焦虑自评量表(SAS),了解该人群妇女抑郁、焦虑症状发生率,以及与围绝经期综合征的相关性;第二部分为围绝经期妇女血清生殖激素水平及血小板5-HT浓度与情绪障碍的关系分析:根据SDS评分及SAS评分划分为四组:抑郁组12名,焦虑组18名,抑郁焦虑共病组30名,对照组86名;分别留血样进行女性生殖激素包括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雌二醇(E2)、孕酮(P)、睾酮(T)以及血小板5-HT浓度的测定,并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第一部分:
(1)调查结果显示146名围绝经期妇女中围绝经期综合征的发生率为38.36%,其中出现频率最高的前5位症状依次为易激动(76.03%)、骨关节肌肉痛(72.60%)、失眠(67.12%)、疲劳(63.01%)以及抑郁情绪不佳(56.16%);
(2)根据SDS评分及SAS评分,围绝经期妇女情绪障碍发生率为41.10%,其中抑郁症状的发生率为28.77%,焦虑症状的发生率为32.88%,均以轻度为主,抑郁焦虑共病者比率为20.55%;
(3)根据KMI≥17分评定的56名围绝经期综合征者中,抑郁症状、焦虑症状的发生率分别为42.9%、64.3%;而抑郁组、焦虑组的围绝经期综合征发生率分别为
第二部分:
(1)抑郁组的E2水平、P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而T水平却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FSH、LH水平与对照组均无显著差异(P>0.05);
(2)抑郁组血小板5-HT浓度较对照组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焦虑组的E2水平高于对照组,而P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FSH、LH、T水平与对照组均无显著差异(P>0.05);
(4)焦虑组血小板5-HT浓度较对照组略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5)抑郁焦虑共病组P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SH、LH、E2、T水平与对照组均无显著差异(P>0.05);
(6)抑郁焦虑共病组血小板5-HT浓度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
结论:
(1)围绝经期是情绪障碍的高发时期,围绝经期综合征是其重要的影响因素;
(2)围绝经期情绪障碍的发生受生殖激素水平的影响;生殖激素与围绝经期抑郁症、焦虑症的发生有紧密的关系;
(3)围绝经期孕酮水平的下降可能在抑郁症、焦虑症的发生中起着关键作用,做为情绪障碍发生的基础,并提出情绪障碍的低孕激素假说;
(4)雌激素水平波动地变化,当浓度较高时更容易诱发焦虑症,较低时诱发抑郁症,在其浓度由高向低波动变化中又可能诱发了抑郁焦虑共病,关系较为复杂,雌激素与情绪障碍可能呈抛物线关系;
(5)围绝经期情绪障碍的治疗策略建议区分出哪些情绪障碍属于激素-敏感型,并恰当地应用激素补充疗法,必要时联合抗抑郁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