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代中国社会运行机制下,教育始终是一个问题,西方教育社会学大师涂尔干及皮埃尔·布迪厄的教育社会学理论遗产可以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借鉴与参考。比较研究二位社会学家的教育社会学思想,可为中国教育发展甄选更加适用的理论工具,也可为认识并解决中国现阶段教育问题提供一种辨证的视角。第一部分,介绍了本文研究背景、思路以及所运用的研究方法,并对涂尔干和布迪厄教育社会学思想国内外研究现状予以述评。第二部分,介绍了涂为尔干与布迪厄教育思想的理论渊源,并对涂尔干与布迪厄生平著述和他们的教育社会学的贡献进行了归纳和梳理。具体而言,涂尔干教育社会学理论思想的形成受到了来自于法国启蒙主义传统、孔德的实证主义社会学、斯宾塞社会有机体理论、社会进化理论、布特鲁整体论哲学思想的启示。布迪厄教育社会学理论较多的吸纳了现象学、认识论、涂尔干和莫斯以及韦伯和马克思的学术思想;涂尔干与布迪厄教育社会学著述颇多,二位教育社会学家的教育社会学研究为教育社会学学科的确立与发展贡献了巨大的力量。第三部分,从八个方面比较研究了涂尔干与布迪厄教育社会学思想涂尔干与布迪厄教育社会学理论的共同之处如下:(1)本体论方面,二位社会学家持有相同的本体论,他们在社会学研究过程之中都认为教育的本质是社会的;(2)逻辑起点方面,涂尔干与布迪厄的教育社会学理论皆从现代性出发予以构建;(3)理论旨趣方面,教育既是二位社会学家所要解释说明的对象,也是他们教育社会学理论构建的对象。涂尔干与布迪厄教育社会学理论的相异之处如下:(1)认识论方面,二者均承认教育事实的客观属性。但涂尔干的认识论是主客观对立的,布迪厄则始终致力于超越认识论上的主观与客观的分离与对立;(2)方法论方面,涂尔干持有实证主义与唯理性——科学主义方法论,而布迪厄的教育社会学研究是以关系主义方法论为指导的;(3)教育属性观方面,涂尔干认为,教育的本质属性为社会化。布迪厄则认为教育的本质属性是符号权力再生产;(4)教育功能观方面,涂尔干的教育观是功能论的。涂尔干的教育社会学研究致力于探讨教育在具体的社会之中的功能和作用。布迪厄则始终是以一种批判视角审视教育,其教育观是冲突论的;(5)理论诉求方面,涂尔干教育教社会学研究一方面是对社会学取得独立学科地位的诉求,另一方是对社会整合及社会团结的诉求。‘布迪厄的教育社会学理论诉求在于对学术霸权、科学权威的政治利用的反对,对学术场域的自主性与独立性的坚决捍卫。第四部分,总结全文并从四个方面指出了未来能够展开深入研究的方向。第一,深化文本解读,更正现阶段研究错误。现阶段的教育社会学研究工作仍然需要深化对涂尔干及布迪厄教育社会学思想的解读,并对现有研究错误予以更正;第二,加深社会本体论思想挖掘。涂尔干与布迪厄所持有的本体论思想颇为博大精深,后继研究仍需对涂尔干与布迪厄教育社会学的理论的社会本体论思想进行深入发掘;第三,加强涂尔干与布迪厄教育社会学理论的本土化拓展。现阶段涂尔干布迪厄教育社会学思想本土化的工作并不到位,有待更进一步的深入拓展;第四,结合思想异同,辨证分析、研究当下中国教育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