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灵性是一个哲学和宗教所关注的、具有终极意义的概念。在当代语境中,灵性进入了心理学领域,成为超个人心理学研究的核心问题,其导向人类精神超越层面的特征构筑了心理学体系的完整。与灵性相关的心理现象包括:自我超越、高峰状态、爱与喜悦、存在价值、精神危机、宇宙意识、致幻体验等等。而这些研究内容与美学学科的性质、美的内涵、美感特征、审美的意义有着极大的相关性和极高的契合度。如果承认审美是人的一项精神活动,美是人的情感体验,那么研究美学领域的灵性就获得了一定合法性和正当性,就学科建设和思想创新而言,新的研究角度必然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超个人心理学有西方深度心理学的学科基础和东方高度心理学的背景,是东西方文化融合的结果。古代东方的精神传统中存在着其深刻的思想起源,比如:古代印度瑜伽修炼的传统、佛教的“空”观、梵我合一的境界;盛行于阿拉伯国家的伊斯兰教,寻求与真主合一的神秘主义泛神论;中国道家学说的“道”、禅宗的本心佛性。这些思想传统在不同程度上体现着超个人的灵性。而这些哲学、宗教思想传统中必然有相应的审美观念与之呼应。在中国古典美学中就有以“灵”这个古典美学的重要范畴为核心的“灵性”审美,并且形成了古典美学史上的“灵性”传统。“灵”范畴的内涵和意蕴十分丰富,它萌发于原始巫文化,在历史的嬗变中为中国历代文人学者广泛使用,频繁地出现在诗文评点、书画、乐舞等中国传统文学艺术批评领域。在异彩纷呈的美学历程中,拓展出了灵气、性灵、空灵、灵韵、灵妙等审美范畴。由“灵”枝蔓开来的庞大审美范畴群落涵摄了中国美学的方方面面,形成了一个内涵丰富、层次分明、形态多样的灵性巿美传统。将研究的焦点集中在“灵”这一具有包孕性的审美范畴,沿着中国古典美学历史发展的轨迹,把握不同时期范畴的特定内涵,以及由其派生而来的相关范畴概念,揭示范畴演进的内在逻辑联系,从而彰显出中国古典审美独特的思维路径、艺术原则、意趣追求等。主要从原始巫文化、宇宙本体论、自然人性论、艺术创作和审美鉴赏等方面进行深入探讨,展现了“灵”这一审美范畴群落的宏观面貌和微观意蕴,在此基础上还原中国古典美学中的“灵性”审美传统。“灵性”以原始巫文化为其生成的逻辑起点,人类心灵的集体表象和人神沟通的模式奠定了形而上审美思维的原型;以元气论作为宇宙生命本体的哲学基础,体现了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追求和无限超越的智慧;将自然人性论作为禀气而生的人所具有的先天本性,显现出人的觉醒和人性解放的人文关怀;而文学艺术所能成就的最高境界,就是中国艺术虚实相映、气韵生动的灵境。“灵性”作为一个独具代表性的审美范畴概念,其既超感性,又超理性的特征,融合鲜活的审美体验与超越的精神维度,显示了中国传统美学资源的丰富可能。透过灵性这一独特的视域,以新的理论视角、思想框架和研究范式探究以“灵”范畴为核心的古典美学的“灵性”审美传统,从而确立这一审美形态在中国美学史上的重要地位,既是对灵性的美学解读,也是对美学的新拓展。基于人类共同关切的终极议题,不仅对学科间展开深层对话有重要意义,而且为中国古典美学和文学艺术范畴的研究以及当代中国美学的发展和重建提供了一种有益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