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近年皮肤淋巴瘤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而原发性皮肤CD30+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是其中的一个亚型,与其他类型的淋巴瘤相比,它是一种惰性肿瘤,不随时间的推移而进展,具有良好的预后。临床上应加深对该病的认识,尽量做到早期发现、早期诊断、避免过度治疗,保证患者的生命质量。方法:本文报告1例就诊于我院门诊表现为多发结节的病例。临床病例:患者,男,70岁,以“肢体无症状肿物2个月”为主诉于2012年6月4日于我院皮肤科门诊就诊。患者2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右前臂出现一葡萄大小肿物,一周后左小腿出现类似皮损,无明显自觉症状。查体:右前臂可见一葡萄大小红棕色斑块,境界清楚,表面光滑,无破溃,无鳞屑,质地略硬,无压痛;左小腿伸侧可见数枚边界不清、形状不规则甲盖大小浸润性斑块,表面附有少量鳞屑。实验室检查:B超检查示双颈部、双腋下、双腹股沟区淋巴结肿大。颈部CT平扫+增强未见明确异常征象,胸部CT平扫右肺下叶及左肺上叶小结节,心电图示正常。腹部彩色多普勒示脂肪肝,胆、胰、脾及双肾未见明显异常,腹膜后未见明显异常。血、尿常规未见明显异常。生化常规及电解质未见明显异常。行腿部皮肤病理活检术示原发性皮肤CD30+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免疫组化示:CD3、CD4、CD8、CD30阳性表达,CD20、CD79α阴性表达。患者于2012年6月18日局麻下行前臂肿物切除术。术后病理示:(前臂)皮肤T细胞淋巴瘤,外周T细胞淋巴瘤,非特殊类型。免疫组化示:CD3、CD4、CD8、CD30、MUM-1阳性表达,CD20、CD56、CD79α、ALK阴性表达,Ki-67(+60%)。1.5月后患者就诊于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病理会诊诊断原发性皮肤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予以重组人干扰素α2b治疗。出院后继续予以干扰素联合行电子线照射治疗。病情控制良好,未见新生皮损,原皮疹消退。2013年5月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颌下淋巴结肿大伴疼痛,无局部红热,呈进行性肿大。于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行淋巴结穿刺活检病理提示为坏死组织。骨髓活检示骨髓组织未见肿瘤累及。PET-CT示左小腿胫骨外侧肌肉代谢活跃病灶,颏下、双侧颈部多发葡萄糖代谢增高的淋巴结,考虑淋巴瘤浸润表现。考虑为原发性皮肤CD30+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皮外受累。分别于2013年6月、7月、8月、9月行CHOPE方案化疗。化疗前后胸部正位片示心肺未见异常X线征象。心电图示大致正常。上腹部B超示脂肪肝、胆囊轻度增大,胰、脾及双肾未见明显异常。血、尿、大便及电解质、生化常规未见明显异常。患者目前病情控制良好,临床随访中。结论:1.原发性皮肤CD30+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是一种惰性皮肤淋巴瘤,临床表现多样,可出现单发或泛发的丘疹、结节,伴溃疡。有一定程度的自愈性。2.只有将临床表现、组织病理及免疫组化密切联系在一起才能明确诊断原发性皮肤CD30+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3.原发性皮肤CD30+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预后良好,应根据临床表现选择恰当的治疗方案,避免治疗过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