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研究通过观察自拟益气活血、化湿降浊方联合西医常规治疗与单纯西医常规治疗脾肾气虚兼夹血瘀、湿浊型慢性肾衰竭的临床疗效对比,观察本方对包括中医证候积分及血肌酐、血尿素氮、血浆白蛋白、胱抑素C、肾小球滤过率等实验室指标水平的影响,从而客观评价本方对治疗脾肾气虚兼夹血瘀、湿浊型慢性肾衰竭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并进一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54例符合纳入标准的慢性肾衰竭患者按就诊顺序编号,据随机数字表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给予西医常规治疗加益气活血、化湿降浊方加减治疗,观察8周。对比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及各实验室指标(血肌酐、血尿素氮、血浆白蛋白、胱抑素C、肾小球滤过率)的变化情况,判断其疗效。结果:(1)综合疗效比较:治疗组27例,显效3例(11.1%),有效5例(18.5%),稳定16例(59.3%),无效3例(11.1%),总有效率88.9%。对照组27例,显效1例(3.70%),有效3例(11.1%),稳定19例(70.4%),无效4例(14.8%),总有效率85.2%。治疗组综合疗效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中医证候积分比较:治疗前两组中医证候积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治疗组积分较对照组下降更为明显,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中医证候疗效比较:治疗组临床痊愈2例(7.4%),显效5例(18.5%),有效17例(63.0%),无效3例(11.1%),总有效率为88.9%;对照组临床痊愈1例(3.70%),显效3例(11.11%),有效13例(48.1%),无效10例(37.0%),总有效率为63.0%,治疗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治疗前后各主要症状治疗组较对照组减轻更为明显,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治疗组治疗后较治疗前Scr下降、GFR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BUN、CysC有所下降,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Scr较治疗前上升,有统计学意义(P<0.05),BUN、GFR、CysC变化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组间比较,Scr、GFR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治疗组在降低Scr、升高GFR方面优于对照组。(6)治疗前后两组血浆白蛋白均无明显变化。(7)安全性分析:两组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益气活血、化湿降浊方能显著改善脾肾气虚兼夹血瘀、湿浊型慢性肾衰竭患者的临床症状,保护残肾功能,延缓肾功能恶化的进展速度甚至逆转部分肾功能,故认为其为临床治疗慢性肾衰竭提供了较为有效的治疗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