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期心理虐待对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影响:社会支持、自我同情的作用

来源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oudehenh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童年期心理虐待是人们长期关心的话题,心理虐待是虐待儿童的一种普遍形式,对儿童的身心发展健康有着不利的影响,儿童期心理虐待是一个全球性的公共卫生问题。心理虐待对个体成长产生重大影响,这种影响会伴随至成人,而主观幸福感是人们日渐关心的话题,研究影响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因素是有意义的。本研究从积极心理学的角度出发,研究儿童期心理虐待对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影响,探讨社会支持和自我同情这两个因子对其的作用机制。本研究采用《儿童心理虐待量表》、《主观幸福感量表》(中文修订)、领悟社会支持量表(中文修订)、自我同情量表(中文修订)对广东某高校448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对童年期心理虐待、社会支持、自我同情和主观幸福感的关系进行探讨,结果表明:(1)心理虐待的检出率为29.4%,其中的纵容因子的检出率为55.3%最高,其次还有恐吓的检出率为36.4%、忽视的检出率为39.7%、贬损的检出率为22.4%、干涉的检出率为23.3%。(2)童年期心理虐待与社会支持、自我同情、主观幸福感都呈显著负相关;自我同情、社会支持、主观幸福感之间两两呈显著正相关;(3)自我同情能正向预测主观幸福感;(4)童年期心理虐待不仅能直接预测主观幸福感,还能通过自我同情间接预测主观幸福感,即自我同情在童年期心理虐待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中起着中介作用;(5)社会支持在童年期心理虐待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中起着调节作用,且在高社会支持水平下,能有效的削弱心理虐待给主观幸福感带来的负面影响,而在低社会支持水平下的个体,其感受到的幸福感要相对较低。本研究对大学生童年期心理虐待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进行检验,并探讨了保护因子在其中起到的保护作用。研究结果对提高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促进身心健康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同时对高校关于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干预也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其他文献
学位
学位
学位
学位
学位
学位
学位
本报告是英文绘本杂志《故事时间》系列2021年7月刊和8月刊的翻译实践报告。该绘本杂志创办于2014年,是目前英国最受欢迎的儿童绘本,其故事涵盖内容和题材非常丰富。笔者选取其中两本进行翻译,每本书涵盖8个独立的小故事,涉及不同国家的文化,语言地道,故事情节精彩有趣,并配有精美的插图,是不可多得的儿童语言学习素材。绘本作为幼儿启蒙教育的重要手段,通常以声音,图片和文字相结合的特殊方式呈现,对于提高儿
学位
本篇翻译实践报告基于《斗志昂扬的企业精神:革命时期费城的商人及经济发展》(A Vigorous Enterprise Spirit:Merchants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Revolutionary Philadelphia)的英汉翻译实践撰写而成,作者是美国历史学家托马斯·梅因·杜尔芬格。这本书从社会、经济和政治层面记录了费城商人的生活,展示了商人生活中的精神
学位
以往研究已经对情绪线索和情绪反馈如何调节决策表现进行了讨论。目前尚不明确不同情绪-奖赏关联如何调节不同阶段(模糊和风险)下的决策策略,以及高抑郁水平个体是否在情绪/奖赏导向的决策策略上存在缺陷。本研究通过两个改良版的爱荷华赌博任务(IGT),量化了情绪作为情绪线索(IGT-A)和情绪反馈(IGT-F)在不同情绪-奖赏关联和决策阶段下对决策表现和决策策略的影响。在每个实验中,将情绪-奖赏关联(一致、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