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童年期心理虐待是人们长期关心的话题,心理虐待是虐待儿童的一种普遍形式,对儿童的身心发展健康有着不利的影响,儿童期心理虐待是一个全球性的公共卫生问题。心理虐待对个体成长产生重大影响,这种影响会伴随至成人,而主观幸福感是人们日渐关心的话题,研究影响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因素是有意义的。本研究从积极心理学的角度出发,研究儿童期心理虐待对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影响,探讨社会支持和自我同情这两个因子对其的作用机制。本研究采用《儿童心理虐待量表》、《主观幸福感量表》(中文修订)、领悟社会支持量表(中文修订)、自我同情量表(中文修订)对广东某高校448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对童年期心理虐待、社会支持、自我同情和主观幸福感的关系进行探讨,结果表明:(1)心理虐待的检出率为29.4%,其中的纵容因子的检出率为55.3%最高,其次还有恐吓的检出率为36.4%、忽视的检出率为39.7%、贬损的检出率为22.4%、干涉的检出率为23.3%。(2)童年期心理虐待与社会支持、自我同情、主观幸福感都呈显著负相关;自我同情、社会支持、主观幸福感之间两两呈显著正相关;(3)自我同情能正向预测主观幸福感;(4)童年期心理虐待不仅能直接预测主观幸福感,还能通过自我同情间接预测主观幸福感,即自我同情在童年期心理虐待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中起着中介作用;(5)社会支持在童年期心理虐待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中起着调节作用,且在高社会支持水平下,能有效的削弱心理虐待给主观幸福感带来的负面影响,而在低社会支持水平下的个体,其感受到的幸福感要相对较低。本研究对大学生童年期心理虐待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进行检验,并探讨了保护因子在其中起到的保护作用。研究结果对提高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促进身心健康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同时对高校关于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干预也有一定的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