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用于土壤中烟草青枯病菌的定量检测及动态分析

来源 :山东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nngx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烟草青枯病是由青枯雷尔氏菌(Ralstonia solanacearum)引起的烟草细菌性病害,主要发生在温度较高的热带、亚热带地区。近年来我国烟草青枯病菌发病地区逐步增加,在各大烟区均有发生,青枯病受环境因素影响较大,在部分年份爆发式发生,对烟叶的生产产生毁灭性打击,对我国的烟草农业产生极大危害。近几年来,由于气候等多方面的原因,该病逐步向北方烟区扩展,在山东、河南、陕西及辽宁等省都有发生,局部地区为害较重。烟草青枯病菌在土壤或者堆肥中越冬,不同条件下存活时间差异很大,烟草青枯病是高温高湿型病害,受温度和湿度影响很大。因此本实验探究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青枯病菌的生长繁育状况,以期探索青枯病青枯病菌的病原数量与青枯病发病率和病情指数之间的关系本研究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设计了两对烟草青枯病菌的特异性检测引物,在烟苗移栽后,对烟田中烟草青枯病菌的生物量进行定量检测,得到土壤中烟草青枯病菌的消长动态曲线。同时结合当地的气温和降水,分析了烟草青枯病的发病率及病情指数与病原菌种群数量之间的关系。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设计并验证了引物的特异性。基于烟草青枯病菌flagellin(fli C)gene核苷酸序列保守区段,设计了烟草青枯病菌的特异性引物Flic-f1/Flic-r1、Flic-f2/Flic-r2,采用CTAB法提取烟草青枯病菌的DNA,利用常规的PCR扩增,得到200bp左右的两条目的片段。和从青枯病菌发病土壤中分离得到的其他病菌以及实验室培养的其他菌株DNA为模板进一步PCR检测。电泳结果显示只有烟草青枯病菌能够得到目的片段,其他菌株DNA均未得到目的片段,验证了所设计引物的特异性,后续实验采用Flic-f1/Flic-r1。2.优化了常规PCR和Real-time PCR的反应条件,并检测了引物的灵敏度。在48℃-62℃之间分别在常规PCR和基于SYBR Green染料的Real-time PCR进行最适温度的优化,实验验证Flic-f1/Flic-r1在57.7℃得到最佳的PCR结果。10倍梯度稀释所提取的青枯病菌的标准DNA,经常规PCR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检验,结果显示常规PCR检测下限为1.0×10-4ng/μL,试试荧光定量PCR检测下限为1.0×10-5ng/μL。3.绘制了Ct值与烟草青枯病菌DNA浓度对数的标准曲线。以提取的青枯病菌的标准DNA 10倍浓度梯度稀释为模板,使用Bio-Rad-i Q5进行实时荧光定量PCR扩增。根据软件设置,得到标准曲线。结果显示,以ct值15-30为准,决定系数为0.998,扩增效率为99.6%,线性范围可达个6个数量级,溶解峰单一,无引物二聚体产生。实验证明该标准曲线能用于土壤中的烟草青枯病菌定量检测。4.绘制田间烟草青枯病菌的病情指数变化曲线,探究了温度和降水对烟草青枯病菌的数量影响之间关系。在三地六点分别五点观测取样,记录了发病率,同时进行了病情指数的计算,并且利用荧光定量PCR技术测算土壤中的实时青枯菌量,结合当地气象站同步监测的气象资料,绘制了气象变化中降水和温度的变化曲线,结果显示在高温高湿条件下,烟草青枯病的发病率急速升高。根据实验观测结果三地六点的土壤菌含量与3d日均温均具有明显的相关性,但与3d降雨量相关性不明显。
其他文献
初中化学义务教育教学大纲明确指出:从义务教育的培养目标出发,面向大多数学生,着眼于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其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要培养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不仅为他们今后学习化学这门学科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也是他们学习其他科学知识和今后工作中不可缺少的基本素质。正如叶圣陶先生所指出的:任何功课的最终目的在达到不需要教。也就是说:学是教的依据,教的目的。  初中学生有较强的求知欲,具
期刊
为明确黑色素在玉米大斑病菌致病过程中的作用,本论文对玉米大斑病菌黑色素的性质进行研究,确定了玉米大斑病菌黑色素的合成途径,克隆了1个玉米大斑病菌黑色素合成相关酶基因
小组合作学习一直是新课改倡导下的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而真正实施起来,在教学中并没有落到实处。以往的小组合作都是停留在形式上。往往是老师一宣布小组讨论,前排学生刷地回头,满教室都是“嗡嗡”的声音。小组里每个人都在张嘴,谁也听不清谁在说什么。几分钟后,老师一喊“停”,学生立即安静下来,站起来发言的学生一张口就是:“我认为……”“我觉得……”学生关注的仍然是“我怎么样。”而不是“我们小组怎么样。”像这样
期刊
在2018年3月29号,我在八(2)班开了一节公开课Module 4 Unit 2,受到了一致的好评。对于接受公开课这个任务时,我想可以用一个最准确的词来形容大概就是“寝食难安”了。我想这几乎是每个老师在公开课之前的共同感受,更是一个严峻的考验。下面就具体谈谈对于公开课之前的各项准备工作我是如何安排的。  一、调节情绪,保持适度焦虑  虽然上过很多次的公开课了,但是一想到要把自己暴露在公众视线中,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