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评价角膜水平直径在ICL (Implantable Contact Lens)长度选择中的预测性,探讨运用角膜水平直径计算ICL长度的有效性、安全性和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10例(20眼)高度近视患者术前根据Orbscan II测量的角膜水平直径选择ICL长度,行ICL植入术,术后1天、1周、1、3、6、12、24个月进行随访,检查裸眼视力,最佳矫正视力,屈光度,眼压,裂隙灯检查(包括晶状体透明度、色素播散情况)、波前像差、IOL Master检查(包括前房深度、角膜水平直径)、UBM检查(包括角膜内表面与自身晶状体之间的距离、角膜内表面与ICL之间的距离、ICL中央部与自身晶状体之间的距离、ICL周边部与自身晶状体之间的距离、ICL倾斜度、睫状沟间距、小梁虹膜夹角、房角开放距离500、虹膜-人工晶体接触距离),对术后最后一次随访(平均386天)与术前的各项观察指标运用SPSS16 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术后未发现任何术眼出现晶状体前囊下混浊;2.术后未发现角膜内表面或自身晶状体前囊色素沉着,而在ICL前表面和后表面有Ⅱ-Ⅲ级的色素沉着,两者程度进行费歇尔精确概率检验,无统计学差异;3.术前眼压为15.95±3.61mmHg,术后眼压为15.65±3.10mmHg,两者间无显著性差异(t=0.28,P>0.05);4.术后IOL Master测量角膜内表面与自身晶状体之间的距离平均为3.24±0.41mm,与术前所测值3.24±0.41mm比较,无显著性差异(t=-1.54,P>0.05),与术后UBM所测值3.02±0.24mm比较,无显著性差异(t=2.02,P>0.05);5.术后UBM测量角膜内表面与ICL之间的距离平均为2.19±0.26mm,角膜内表面与自身晶状体之间的距离平均为3.02±0.24mm,两者相比,有非常显著性差异(t=10.57,P<0.01);6.术后UBM测量ICL倾斜度为0.1°-5°,平均为1.330±1.19°;7.术后UBM测量TIA>30°者占15%,21°-30°者占50%,11°-20°者占27.5%,≤1O°者占7.5%;8.术后UBM测量ICL四个袢所在处相对的AOD500依顺时针方向分别为0.22±0.11mm,0.26±0.13mm,0.34±0.1 lmm,0.27±0.12mm,行组间比较后,无显著性差异(F=1.92,P=0.14);9.术后UBM测量ICL四个袢所在处相对的虹膜-人工晶体接触距离依顺时针方向分别为0.58±0.22mm,0.75±0.43mm,0.90±0.33mm,0.59±0.25mm,行组间比较后,无显著性差异(F=2.31,P=0.09)。虹膜-人工晶体接触距离平均为0.70±0.33mm;10.术后UBM测量ICL四个袢所在处相对的ICL周边部与自身晶状体之间的距离依顺时针方向分别为0.29±0.1lmm,0.36±0.25mm,0.36±0.16mm,0.30±0.20mm,行组间比较后,无显著性差异(F=0.44,P=0.73)。ICL周边部与自身晶状体之间的距离平均为0.33±0.18mm;11.术后UBM测量睫状沟间距平均为11.55±0.69mm,与IOL Master测量的角膜水平直径11.87±0.33mm相比,无显著性差异(z=1.85,P=0.065)。对两者进行回归分析,相关系数R=0.28,具有较弱的线性关系;12.术后ICL中央部与自身晶状体之间的距离平均为0.56±0.17mm,与角膜水平直径的相关系数R=0.107,与睫状沟间距的相关系数R=0.158,与前房深度的相关系数R=0.036,与ICL长度的相关系数R=0.187,均无统计学意义;13.术后IOL Master测量角膜水平直径为11.87±0.33mm,与ICL长度进行回归分析,相关系数R=0.553,具有统计学意义(F=0.925,P=0.011)。术后UBM测量睫状沟间距为11.55±0.69mm,与ICL长度进行回归分析,相关系数R=0.621,具有统计学意义(F=11.313,P=0.003);14.在暗室自然瞳孔下,ICL植入术后总像差较术前明显减少(P<0.01),高阶像差、X轴方向三叶草均较术前减少,但无统计学意义,X轴方向慧差、Y轴方向三叶草均较术前增加,但也无统计学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