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我国著名网球运动员李娜为研究对象,通过采用文献资料法、录像统计法、数理统计法等方法,以著名网球学者尼克·波利泰里尼提出的世界优秀网球选手最常采用的十种步法为主要研究内容,选取李娜与世界年终排名前10位选手之间的10场单打比赛,对李娜在硬地比赛中的步法应用特征进行全面的分析。研究结果如下:1.李娜在比赛中运用这十种步法的次数约占总击球拍数(除发球外)的86.4%,其他步法约占13.6%。接发球时十种步法的使用约占72.5%,非接发球时十种步法的使用约占87.5%,两个阶段相差15%左右。李娜在比赛中的接发与非接发球技术中运用这十种步法的频率差异很大。2.李娜在非接发球环节,使用步法的频率高低依次分别为进攻性步法29%,防守性步法23.8%,相持性步法23.3%。李娜运用这十种击球步法在总击球拍数(除发球外)的规律为进攻性步法>防守性步法>相持性步法。除去统计误差的影响,防守性步法比重与相持性步法比重近乎相同,而李娜的进攻步法明显多于相持性步法和防守性步法。可以看出李娜的特点是比较偏重于进攻的运动员。3.在李娜的接发球环节,防守性步法的使用率占到了43.9%,说明李娜接发球主要使用防守性步法;进攻性步法的使用率占到了23.9%,说明李娜的进攻欲望很强,是一名进攻型选手;同时李娜在接发球时使用十种步法以外的步法也占到了27.3%,说明李娜在接发球这个环节使用的不规则步法较多,可以看出李娜在接发球时预判和反应有待提高,但同时反映出其应变能力较好。4.李娜在运用十种步法时都有相对集中的区域分布,但在接发球和非接发球时的分布有所区别。在接发球时区域分布相对集中,基本在李娜站位周围的2-3米范围内;在非接发球时,进攻性步法的使用区域主要分布在发球线和中间底线之间的相对集中的区域内;相持性步法的使用区域集中在底线附近;防守性步法的使用区域主要分布在场地两侧边线附近及底线以后相对较深的区域。5.李娜在十场比赛中防守步法与相持步法的得分比例相近,失分比例有明显差异。防守步法的失分率明显高于得分率近10%。进攻步法得分率高于失分率6%。在所有发球局中相持步法得失分差异不明显,相对稳定。防守步法相差14%差异明显,主要出现在一发不好和二发缺少威胁上,不但要提高发球还要苦练防守步法,提高由守转攻的能力。在所有接发球局中相持步法与防守步法差异不明显相对稳定,进攻性步法的得失分率依然突出了她的进攻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