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一部分静脉法三维数字减影脑血管造影可行性研究实验一脑血管腔内碘对比剂浓度对脑血管VCTDSA图像质量的影响目的:探讨脑血管腔内不同碘对比剂浓度对容积CT数字减影血管造影(VCTDSA)血管图像质量的影响,以确定血管显示最佳的CT值阈值。材料与方法:连续测量60例VCTDSA病例脑血管CT值,测量血管为左侧颈内动脉入颅前段(LEICA)、左侧大脑中动脉M1段(LM1)、左侧大脑前动脉A2段(LA2)、左侧椎动脉颅内段(LIVA)、基底动脉(BA),头颈部CTA,加测左侧颈外动脉(LECA),观测段血管病变时测量对侧,分别评价常规与减影CTA血管重建图像质量。结果:LEICA、LIVA、BA及LECA常规与减影组、LM1常规组中Ⅰ、Ⅱ级组分别与Ⅲ级组CT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7),Ⅰ级组与Ⅱ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7)。LM1减影组、LA2常规与减影组中Ⅰ、Ⅱ、Ⅲ级组两两比较,各组间CT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7)。LM1减影组、LA2常规与减影组中最佳图像显示的CT值阈值分别是:506±89HU,460±67HU,436±60HU。结论:随着脑血管腔内碘对比剂浓度增高,血管强化程度增加,有利于提高脑血管VCTDSA的图像质量。实验二不同浓度碘水试管模拟血管的实验研究目的:探讨脑血管VCTDSA血管腔内碘对比剂浓度(实验一)能否满足3DDSA成像要求。材料与方法:充以不同浓度碘水(100HU-600HU)的试管9支,VCTDSA扫描测量碘水浓度并三维重建;同样试管用三维旋转血管造影(3DRA)进行成像并三维重建;比较VCTDSA及3DDSA图像质量。结果:1-9号血管模型中心部位横断面的CT值依次是104HU、172HU、216HU、262HU、369HU、392HU、445HU、507HU、555HU。VCTDSA与3DDSA图像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000,P>0.05)。与VCTDSA一致,3DDSA中,CT值>300HU的血管模型(5-9号)图像质量为Ⅰ级。结论:脑血管VCTDSA血管内碘浓度可满足3DDSA成像的要求。第二部分脑血管VCTDSA启动扫描时间影响因素研究目的:通过对脑血管VCTDSA启动扫描时间影响因素的研究,确定主要影响因素及其间的相关性。材料与方法:前瞻性研究了脑血管VCTDSA检查病例115例,记录病人的性别、年龄、身高、体重、心率、对比剂注射部位、对比剂浓度与体积、注射持续时间与速率、盐水冲洗量与速率,有无吸烟史、高血压病史、冠心病、糖尿病、高血脂、颅内动脉瘤、颅内动脉狭窄、颅内血管畸形、颅内肿瘤性病变等,计算身高体重指数,对上述因素与启动扫描时间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对性别、对比剂注射部位、吸烟史、高血压病史、冠心病、糖尿病、高血脂、颅内动脉瘤、颅内动脉狭窄、颅内血管畸形、颅内肿瘤性病变等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进行组间比较,P值均>0.05。对年龄、身高、体重、身体质量指数、心率、对比剂浓度、对比剂体积、注射持续时间、注射速率、盐水冲洗量、盐水冲洗速率等定量资料采用多元逐步回归进行分析(入选标准为P=0.1,剔除标准P=0.15)。身高、对比剂浓度、对比剂体积、注射持续时间、心率、盐水冲洗量P值均<0.1;Beta值分别为0.1176,-0.1486,0.4071,0.3173,-0.2625,0.2306。参考公式:启动扫描时间(s)=9.4142+身高(cm)×0.0424-对比剂浓度(mgI/ml)×0.0328+对比剂体积(ml)×0.2051+注射持续时间(s)×0.3231-心率(次/分)×0.0537+盐水冲洗量(ml)×0.0957。对身高、对比剂浓度、对比剂体积、注射速率、注射持续时间、心率及盐水冲洗量与启动扫描时间的关系进行Pearson相关分析:身高、对比剂浓度P值均>0.05;对比剂体积、注射速率、注射持续时间、心率及盐水冲洗量P值均<0.05,r值分别为0.6267,-0.2783,0.5337,-0.3620,0.3862。结论:身高、对比剂浓度、对比剂体积、注射持续时间、心率、盐水冲洗量是启动扫描时间的主要影响因素,其中,对比剂体积和注射持续时间(即注射速率)对启动扫描时间的影响最大;余因素对启动扫描时间影响不大。第三部分静脉法三维数字减影脑血管造影临床应用研究目的:探讨静脉法三维数字减影血管造影(IV3DDSA)在脑血管疾病中运用的临床可行性,并与VCTDSA对照评价其图像质量。材料与方法:对21例行VCTDSA检查的动脉瘤开颅夹闭术后病人同期进行IV3DDSA脑血管造影检查。对比剂从肘前静脉入路,对病人头部进行3DDSA检查,将原始数据传至DSA后处理工作站进行处理。结果:IV3DDSA检查中,2例检查失败,19例检查成功,20个动脉瘤夹全部显示较清晰(其中1例有2个动脉瘤夹),12例清晰显示动脉瘤夹闭完全,载瘤动脉通畅,7例因运动伪影干扰使载瘤动脉显示欠佳,大部分能较好的显示颅内主要大动脉,其中,图像质量Ⅱ级占10.5%(2/19),Ⅲ级占84.2%(16/19),Ⅳ级占5.3%(1/19);对应VCTDSA中,19例中全部动脉瘤夹及载瘤动脉均清晰显示,图像质量Ⅰ级占36.8%(7/19),Ⅱ级占42.1%(8/19),Ⅲ占21.1%(4/19)。IV3DDSA与VCTDSA的图像质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782,P<0.05)。结论:静脉法三维数字减影脑血管造影临床可行,但图像质量不如VCTDSA。目前IV3DDSA还需要优化成像参数提高图像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