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珠子草(Phyllanthus niruri Linn)作为印度和我国的传统中草药,具有很多包括抗病毒、抗菌、抗炎、降血糖、降胆固醇和抗辐射等在内的生物学上独特的功效,并可用于治疗肾和胆囊结石、肝炎、肝癌、各种结核、痢疾、出血热等病毒感染性疾病。近年来更是由于其显著的抗HBV活性而引起人们的广泛重视。
通过溶剂提取、大孔树脂吸附分离、重结晶、常压硅胶柱层析、ScphadexLH-20葡聚糖凝胶柱层析和制备薄层色谱等方法对珠子草水溶液中的有效化学成分进行提取和分离。共从中分得了7个化合物,运用波谱学方法(如:IR、UV、MS、1D和2D-NMR、X-ray单晶衍射等)并结合物质的物理化学性质,与已知化合物的文献数据相对照,将这7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柯里拉京(corilagin)(1)、芦丁(rutin)(2)、isobubbialine(3)、丁二酸(succinic acid)(4)、没食子酸(gallic acid)(5)、叶下珠脂素(phyllanthin)(6)和柏木双黄酮4,4-二甲醚(4,4"-Di-O-methylcupressuflavone)(7)。其中化合物(3)isobubbialine为国内首次分离,并第一次得到了该化合物的单晶数据(剑桥晶体学数据库编号:772206),化合物(7)为首次从该植物中提取出来。
应用高速逆流色谱(HSCCC)对其中一部分浸膏进行了分离,筛选出最佳的分离体系为:正己烷∶乙酸乙酯∶乙醇∶乙酸∶水=50∶1200∶250∶15∶1200,应用该溶剂体系成功的从浸膏中分离得到了两个化合物,经鉴定分别为柯里拉京和没食子酸,其含量经过HPLC检测均为99.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