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魏源是中国近代著名的启蒙思想家、文学家,早年潜心于阳明心学,后从刘逢禄学《公羊春秋》,中年因科场失意而留意于佛学,晚年受菩萨戒。魏源所处时代的特殊性与他坎坷的人生经历共同造就了他那儒、佛、道交织的复杂人格建构,尤其体现于其山水诗里。 本文将从四个方面论述魏源山水诗的人格建构:一、儒家人格。儒家人格给予魏源博大宽广、心怀万物、普泽众生的圣人胸襟,即使在游山览水之际,他所牵挂的也是国家安危和民生疾苦。魏源的山水诗能将诚挚的致用之情、强烈的民族自豪感、深深的忧患之思,与壮丽的山水、自然的哲理熔铸一体,为中国近代的诗坛添上了亮丽的一笔。具体体现在以下几点:(一)心怀万物、忧国忧民的圣人胸襟。(二)由于理想得不到实现而引发的伤时易逝的感叹,从反面体现了其用世思想。(三)不畏艰难险阻、积极进取之精神。二、佛家人格。魏源经历了坎坷波折的人生,并且在儒家经典里找不出他所面临的诸多苦恼和疑问之答案,他只能到佛学禅海中寻求渡济人生的舟筏。具体体现在以下三点:(一)寺、僧的描写和佛家话语的运用。(二)对山水的想象大多与佛教有关。两个特殊的意象:1.莲花。2.梵声。(三)禅机和对人生的禅悟。三、道家人格。当儒家人格在残酷的现实中受挫时,道家人格则赋于魏源以解脱,无形中促使他崇尚自然,游山览水,以此涤荡被世俗所累的心灵,澡雪精神,回归纯真的本我。具体体现在以下两点:(一)归隐情结。(二)向往自然无羁、纯真质朴的原始本我。1、追求自然纯朴的本性。2、自由无羁、超然物外的人生境界。3、桃源意象。四、三重人格的意义。儒、佛、道三重人格在魏源山水诗中交织在一起,构成了魏源生命存在与境界超越的精神支柱。他以山水及山水诗为依托,把自己积极进取与政治上的碰壁,寻求解脱和实际上做不到所产生的矛盾心情,加之其“入世岂出世。逃名终近名”的无奈与困惑寄寓其中,形成儒、佛、道交织的复杂的人格建构。 总之,近代社会的思想、政治、文化等都处于剧烈变动的状态和新旧交替 d\硕士学位论文 @AMSJFR’SlllFSIR时期,儒、佛、道三家思想也受到了猛烈的冲击,但它们作为个人应对世界的生存方式,仍然有着不可磨灭的作用,因此造就了晚清一批思想斑驳、人格建构复杂的思想家和学者。他们一面为救世济民的而呐喊疾呼,一面又用佛、道的生存方式处理自身理想与现实之间不可调和的冲突,以求得精神上的解脱与心灵的慰藉,寻找属于个人的精神家园和归宿。今天我们研究儒、佛、道互补的人格类型对我们深入了解近代社会及文人心态有着重要的认识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