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榆树为榆科(Ulmaceae)榆属(Ulmus L.)植物的总称。在我国平原、盐碱地及沙荒地一直是用材林、防护林的重要树种。在园林绿化中可作为行道树、绿篱和庭院树种,如金叶榆和垂枝榆以其叶色鲜艳,树形优美等特点广泛应用于园林绿化中。全世界共有榆属资源30余种,我国有25种6个变种。目前,榆属植物的分布面积和种质资源正在逐年减少,原本属于榆树植被类型的丘陵地和沙地遭到严重的滥垦、过渡放牧等人为破坏。因此如何避免榆属植物资源进一步被破坏,更好的保护中国榆属植物,培育适合园林绿化的榆树新品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研究通过对我国黑龙江省、山东省、浙江省及气候较干旱的甘肃省分布的榆属植物资源进行调查、整理、分析和评价,采用形态学标记和(?)ISSR分子标记对我国榆属资源亲缘关系进行研究,同时应用60Co-γ对白榆种子进行辐射研究,通过形态学观察,生理,分子生物学检测,以期获得观赏性状优良、抗性强的植株,为榆属植物资源的保护,育种和园林应用奠定基础。主要结果如下:1)此次调查共搜集我国70%的榆属植物,属于3组2系。搜集资源包括黑龙江省全部榆属资源,其中包括2个特有品种;山东省、浙江省、甘肃省的榆属野生种和栽培变种。采用层次分析法对榆属资源进行评价,园林应用范围中白榆、新疆大叶榆、旱榆、黄榆、榔榆、金叶榆和垂枝榆等为优良材料;经济应用中白榆、新疆大叶榆、春榆、太行榆、美国榆、多脉榆等为优良材料;抗干旱,耐盐碱的优良品种为圆冠榆、脱皮榆、旱榆。果实产油量大的品种为旱榆、黄榆、脱皮榆。抗虫性较好的品种为裂叶榆、太行榆和天优,其中裂叶榆叶部不感虫害,但易感天牛,在天牛可控区可作为优良树种;太行榆不仅生长季节幼叶颜色优美且不感病虫害,可作为优良城市绿化树种。2)对来源于黑龙江省和山东省的榆属资源进行形态学性状分类,选择28个表型性状作为分类信息进行编码,其中二元性状10个,有序多态性状10个,数值性状8个。Q聚类结果表明榆属栽培变种和半同胞家系聚为一组;榆属种间大部分聚类结果和传统分类吻合但白榆分类和传统不符。R型聚类结果表明各性状之间相对独立,28个形态学性状对品种的演化具有较独立的意义。主成分分析表明前5个主成分的累计贡献率达71.02%,果部性状和部分叶部性状是榆属的分类的主要性状.3)建立了榆属植物ISSR-PCR最佳反应体系;从93条ISSR引物中筛选出11条扩增条带清晰、多态性好的引物。11条引物共扩增出97条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86条,占总扩增带数的88.66%;遗传相似系数分布在0.5490-0.9216之间,平均为0.7353。其中白榆半同胞家系白榆068、白榆0061遗传相似系数最大为0.9216;白榆34、古6遗传相似系数最小为0.6863。由ISSR聚类可知,榆属种间分类和传统分类相同;栽培变种红叶榆同其它各品种亲缘关系较远,单独聚为一类,钻天榆和榆组榆系亲缘关系较近,金叶榆同榔榆遗传相似性较高;半同胞家系和白榆聚为一组,且同各栽培变种垂枝榆、大叶垂榆、龙爪榆遗传关系紧密。由主坐标分析表明榆属资源分为三大组,组Ⅰ中栽培变种与白榆半同胞家系聚在一起;组Ⅱ中传统分类的榆属睫毛榆组中的美国榆和新疆大叶榆聚类,榆组榆系中的黄榆,裂叶榆聚类,并且睫毛榆组、榔榆组与榆组榆系的亲缘关系较近;组Ⅲ中传统分类榆组黑榆系中的东北黑榆、春榆、圆冠榆聚类。4)白榆种子60Co-γ射线辐射最佳半致死剂量为50Gy。60Co-γ辐射在幼苗生长前期起抑制作用,随着剂量的增加抑制作用增强。在生长过程中,小剂量的辐射抑制作用减轻,在苗高、鲜重等方面还具有促进作用(30-70Gy);根系的生长量与辐射剂量成负相关,辐射能够抑制根系纵向伸长(顶端优势)促进侧根及须根的发育,扩大根系的分散度及营养面积。在30-90Gy范围内,能够促进地上部分生长;30-100Gy不同照射组别中均产生具有实用价值的观赏性状突变体。不同剂量的辐射,对榆树物候期具有一定的影响;对于展叶期30Gy-50Gy的辐射剂量对植株展叶有所促进,高于50Gy时展叶受抑制;辐射剂量为30Gy时皮孔形状为椭圆形,辐射剂量大于30Gy时皮孔恢复近圆形。5)低辐射剂量可以使白榆柱头膨大,对柱头的发育有刺激作用,而高辐射剂量则使柱头发育不良,对发育有阻碍作用;随着辐射剂量的增加花粉极轴与赤道轴比例呈递减的趋势;未经过辐射的白榆花粉外壁纹饰为细拟网状,随着辐射剂量的增加花粉外壁纹饰逐渐变的稀疏,小颗粒大小及疏密情况逐渐减小。不同辐射剂量对白榆叶片超微结构有一定影响,70Gy-100Gy叶片超微结构改变明显,叶绿体肿胀,双层膜消失,类囊体融合;线粒体双层膜消失,出现空泡变性,嵴断裂;核膜消失。6)叶绿素含量同辐射与辐射剂量之间呈负相关性;叶绿素a/b在70Gy处出现了一个跳变,叶色上表现为黄白色;在辐射剂量为100Gy叶绿素a/b的值和对照有明显差距,差异极显著,表现在叶色上为叶色变红色;SOD、POD酶活性随着辐射剂量的增加先升高后降低;CAT活性在30Gy剂量处升高到活性峰值后下降,50到100Gy稳步小幅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