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论文主要对我国西南地区蜡伞属Hygrophorus Fr.(蜡伞科,伞菌目)的物种进行研究,发现更多的该属真菌资源,同时与欧美相似种进行深入比较,构建蜡伞属更加自然的分类框架。[方法]本论文采用分子系统学、显微化学、超微结构、分类学等综合性研究方法。分子系统学研究主要采用2个基因片段(ITS、nrLSU),通过DNA测序技术对主要来自我国西南地区蜡伞属标本进行DNA提取、PCR扩增和测序;显微化学反应研究通过使用7种化学试剂(5%KOH、10%FeCl3、10%FeSO4、NH4OH、10%苯酚、梅氏试剂和95%乙醇)对红菇蜡伞复合群进行化学颜色反应研究;超微结构研究是对子实体的担孢子、基部菌丝等结构进行扫描拍照;分类学研究包括宏观形态和显微结构,并结合地理位置、生态生境等进行综合分析。[结果]初步研究确定蜡伞属新增系统发育种至少28个,录属于蜡伞属常见的五个分组,即H.sect.Chrysodontes、H.sect.Olivaceoumbrini、H.sect.Pudorini、H.sect.Aurei、H.sect.Hygrophorus。描述于中国云南的蜡伞属物种H.robustus的特征与本研究中新增的28个系统发育种的特征不符合,故该种需进一步研究。其中蜡伞属H.sect.Pudorini组中发现全球红菇蜡伞复合群至少有11个系统发育种,包括我国的5个新物种:卷边红菇蜡伞H.crispulus、东方红菇蜡伞H.orientalis、小红菇蜡伞H.parvirussula、纤细红菇蜡伞H.tunuis和云南红菇蜡伞H.yunnanensis。在对上述种类进行详细的形态解剖学研究的基础上,本文作者编写了红菇蜡伞复合群的分种检索表。该复合群的共同特征是:子实体单生或散生;菌盖湿时粘,淡粉色至紫红色;菌褶直生至延生;菌柄中生,白色至肉粉色。担孢子椭圆形,非淀粉质,透明;担子长棒状;囊状体散生,狭棒状、剑形、圆柱形,弯曲;菌褶菌髓分歧,盖表粘口蘑型,含有大量粘液,薄壁;子实体每个部位均有丰富的锁状联合。另外,这6个种在分布区域、子实体大小、担子长短、担孢子的形状大小等方面上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化学颜色反应研究对红菇蜡伞复合群物种区分的意义不明显。[结论]研究表明,此前我国记录的47个物种并未得到证实;在蜡伞属的分类框架中,仅确定H.sect.Chrysodontes、H.sect.Hygrophorus、H.subsect.Aurei的单系性,并发现 H sect.Olivaceoumbrini和H.sect.Pudorini的分类框架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选用的4个基因片段中,ITS片段对绝大部分蜡伞属的物种区分度最好,扩增及测序成功率也最高。其次是nrLSU片段,该片段对该属极个别近缘种分辨力优于ITS片段,但扩增及测序成功率低于ITS片段。tef1-α片段扩增及测序成功率均较低;rpb2片段在扩增过程中出现多条带现象,需要重新设计引物片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