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生植物混合堆腐料养分释放规律及资源化利用途径

来源 :扬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y_lf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水源性材料通过肥源化与基质化处理,能达到氮磷污染物变废为宝和资源循环利用的目标,起到资源高效利用和环境友好的作用,对构建水陆养分循环模式具有理论意义与实践价值。本研究以伊乐藻、水葫芦、淤泥和稻草为原料的堆肥化产物为试验材料,通过室内培育研究堆腐料施入土壤后养分的释放规律和以不同堆腐料作为基质,研究其对双孢蘑菇产量、品质和生物学效率的影响;同时通过田间小区试验,以不同堆腐料作肥料种植小青菜,研究其对土壤养分状况和小青菜产量、品质、养分吸收的影响。探索堆腐料利用的新方向,并为堆腐料的合理施用提供决策依据。主要结果如下:  ⑴水源性材料(包括水生植物和淤泥)堆腐料在淹水培育条件下,所有处理氮矿化量均高于鸡粪有机肥对照。水生植物堆制的堆腐料所含的有机物质更容易分解,表现为较高的碳矿化速率。水生植物堆腐料养分矿化量和矿化速率高于淤泥堆腐料。伊乐藻处理氮矿化产物以硝态氮为主,淤泥处理氮矿化产物以铵态氮为主。水葫芦堆腐料所含的有机质易分解,碳矿化量较高,两种培育条件下,该处理碳矿化速率都最快,在淹水培育条件下氮矿化量也最高。  ⑵在双孢蘑菇栽培过程中,水源性材料堆制的堆腐料各处理的生物学效率和氮素利用率都高于对照(稻草堆腐料为培养料),其中伊乐藻添加淤泥处理的生物学效率和氮素利用率分别是对照的6.7倍和6.8倍,是一种水体废弃物高效转化再利用的培育模式;而淤泥处理的生物学效率是对照的2.5倍,水葫芦添加淤泥处理的氮素利用率是对照的1.78倍,也可实现水源性材料再利用的目的。堆腐料各处理的产量和品质都高于对照,增产幅度为19.8%-383%。在产量和品质上,堆腐料各处理之间存在差异。  ⑶等氮量条件下施用不同来源的堆腐料,都能有效增加土壤磷、钾含量,在连续种植3茬小青菜后,各处理土壤总磷含量都高于施磷的化肥对照。随着种植茬数的增加,水葫芦、伊乐藻以及分别添加淤泥处理的土壤供氮能力会增加。同时,施用水葫芦堆腐料能提高土壤速效养分含量,具有持续增产效应,氮素干物质生产效率达20.16%。施用堆腐料对小青菜硝酸盐含量和维生素C含量的作用不明显。
其他文献
本文全面系统地阐述了"工业烟气及废水、城市中水、循环冷却水一体化处理系统"的技术路线、技术依据、水质分析、技术分析、运行管理、管理预案、处理效果、运行费用、实施步
光合作用是绿色植物特有的生命现象,也是农作物产量形成的关键,而适宜的光照和温度是光合作用能够顺利进行的重要条件。小麦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是人民生活的根本,其产量高低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