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师生关系是教育领域中最基础同时也是最复杂的人际关系,师生关系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状态、人格发展及教师的心理状态及工作态度。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赞可夫认为:“就教育工作效果来说,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看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如何”。师生关系不仅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还贯穿于整个教育教学过程的始终,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新课程改革的不断加强与深入,在教育教学实践过程中不断凸显出种种师生关系问题,如“师不亲生,生不敬师”等,因此,良性师生关系的建构成为教育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而师生关系的本质是一种社会关系,相互支持则是健康且良性社会关系的集中体现,基于此,研究提出了支持性师生关系的理念,并阐释了其相应的内涵、特征及作用,并在对现状调查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构建策略。具体如下。首先,支持性师生关系是指在学校教育背景下,教师与学生平等相处、良性互动,以促进学生现有状况的改善,从而达到提升教育教学成效目的的社会关系。支持性师生关系具有教育性、平等性、多样性、开放性的特点;主要表现在师生的交往、包容、互助、对话等方面;起到了有效的信息传递、活化教育气氛、促进学生个体社会化以及教师职业效能的作用。其次,研究运用问卷调查法,通过对40位教师与510位学生问卷调查结果的分析,总结出了目前师生关系的现状和所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师生间目的的功利性、方式的单向性、时空的封闭性及情感的冷漠性等。最后,基于支持性师生关系,结合现状分析,提出构建支持性师生关系的相关策略,即一是主体能动策略,主要是要求教师和学生通过改变个体内在状态来改善和提升师生关系;二是相互支持策略,即教师和学生通过改变交往范式来改善师生关系;三是背景支持策略,即对社会作为背景要素提出要求,通过社会改变提升和改善师生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