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繁荣和发展,人才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日益密切,人才与经济发展关系的研究日益深入,研究人才与经济发展之间关系的边缘学科得到了促进和发展。从当前的研究现状来看,在研究人才、区域经济发展等问题时,经济学者侧重于研究人才作为优质人力资源或人力资本的开发问题,教育工作者侧重于研究人才培养模式及目标问题,政府部门侧重于研究人才政策问题。这些研究的主要特征是:(1)研究问题的重点主要运用西方经济学、教育学等理论,注重探讨经济增长和人才的积极作用等问题;(2)研究基本停留在相对固定范畴内,没有更开阔的视野和宽泛的领域。(3)将区域经济发展与人才培养和流动相联系,开展二者相关性的研究很少。目前,我国的人才培养和流动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1)教育弊端较多,各经济区培养的人才不能很好地适应本地区的经济发展需求。(2)人才管理体制和使用机制不合理,“就业难”与“人才缺”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两出戏”。(3)人才流动不合理,并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区域经济的不均衡发展。基于我国人口多、地区发展不平衡、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基本国情,按照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加强人才培养,引导人才合理流动,发挥人才优势,促进区域经济繁荣与发展,很有必要。本文运用人才学、教育学、区域经济学等学科的基本理论,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探讨我国当前人才与经济发展关系的中观问题,解决具体的经济问题。主要包括:(1)通过分析人才培养和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得出两个结论:一是目前我国人才培养的数量和质量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不完全正相关;二是目前我国经济区域的差异对人才培养的影响不十分显著,并分析形成这种状况的成因。(2)通过分析我国人才流动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得出两个结论:一是针对人才流动的动因和特点,引导人才合理流动,可以促进区域经济发展;二是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条件之一是建立人才供需平衡。(3)通过分析东北地区的经济发展和人才资源的现状,提出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三个人才战略对策:第一,解放思想,树立科学的人才理念,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良好氛围;第二,以市场为导向,加强人才培养工作,把好人才质量关;第三,以需求为动力,强化人才管理和使用,促进人才合理流动,提高区域竞争力。本研究的创新点:构建了人才培养和流动与区域经济发展关系的分析框架,提出了东北地区经济发展的人才战略,对人才工作及区域经济发展有一定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