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科技创新的不断驱动,以3D打印技术为代表的增材制造技术成为了未来制造业的发展趋势。近年来,教育部和人社部相继推出多项政策鼓励培养3D打印技术应用型人才,以及推动在职业院校中开展相关课程的教学。3D打印技术本身是一种机电一体化技术,是机械、电子、信息科学的多科学融合产物,而STEAM教育恰好注重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强调在知识结构上的多学科融合,另一方面,中职学校中开展STEAM教育尚处于起步阶段。因此,将STEAM教育运用到中职机械专业3D打印技术教学模式中符合新时代下中职教育改革的要求,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在此背景下,本研究通过梳理和学习大量国内外有关文献,深刻认识STEAM教育和教学模式,并对两者进行了概念界定。在对目前中小学典型3D打印技术课程教学模式的教学案例以及中职学校开展3D打印技术教学现状进行分析后,结合基本教学模式设计理论,设计了基于STEAM的中职机械专业3D打印技术教学模式基本流程,同时阐述了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环境、教学活动、教学评价等设计要素。在此之上,选取笔者所在工作单位的相关班级根据教学模式设计开展教学实验研究,最后通过问卷以及访谈验证教学实验效果。在本教学模式实施过程中,为体现中职教育专业性、面向就业、服务地方经济等特点,在教学内容上相比于普通中小学3D打印技术课程有一定的延伸和扩展,如增加了3D打印机维修、零部件优化等强调工程与技术的教学项目。而为了更好地实施这些教学项目,笔者将更多维度的课程,如机械制图、机械基础、材料科学等融入到STEAM教育中,以此促进学生的工程和技术能力,并较之那些接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学生,有更高的综合能力素养。本研究得出的结论为:基于STEAM理念指导中职机械专业3D打印技术教学模式构建并开展教学实施,能够把中职机械专业的3D打印技术课程与其他中小学3D打印技术课程的选修课、拓展性课程区分开,成为一门涉及多学科知识的专业课程教学。并基于STEAM模式将多门机械专业课程知识进行融合,以此帮助3D打印技术的学习,又能利用3D打印技术提升其他专业课的掌握水平和应用实践能力。同时,教学实践的开展,能有效提升中职学生的工程能力、技能能力、创新思维能力以及团结协作能力,为面向就业的中职学生将来从事3D打印技术相关工作,无论是知识还是兴趣都提供了一定的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