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上世纪九十年代经济泡沫破灭后,日本一直处于通货紧缩状态。为应对通缩困境,1999年日本央行首创零利率政策,开启了超低利率政策模式。次贷危机以后,面对国内需求不足、公共债务过剩和银行贷款裹足不前等问题,日本央行再次拓宽了超低利率政策的界限,于2016年1月在量化宽松货币政策中加入负利率政策。央行将金融机构的存款账户划分为三级,分别适用正利率、零利率和负利率,以期配合国债购买计划等政策刺激经济增长和提高通胀预期。政策实施后,国债收益率转为负值,相关利率也处于历史低点,但经济增长及物价水平仍未得到改善。日本负利率政策突破了传统经济理论中的零利率下限理论,为各国央行应对通货紧缩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本文将围绕日本负利率政策的实践和效果进行重点分析和评价,为日本政府解决通缩问题提出建议。文章将理清日本超低利率政策的发展历程,介绍日本央行由上世纪九十年代零利率政策到次贷危机后负利率政策的发展概况。从内容、背景和传导机制等方面重点介绍和分析日本负利率政策的实践,结合政策实施后金融市场的表现来分析负利率政策对经济增长和物价水平的影响。最后结合日本自身经济结构和发展模式对负利率政策的适用性及局限性进行总结,为日本政府解决通缩问题提供新的思路和建议。